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养殖户育雏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17  来源:中国牧业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62
随着养鸡业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其根本途径。本文就育雏易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作一阐述。<br>
      一、温度
      众所周知,温度是育雏成败的最基础条件。刚出壳的雏鸡绒毛稀短,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一般需2周以后体温调节能力才能趋于完善,所以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发育是至关重要的。在生产中有的养殖户往往只重视书本中规定的温度数据,对温度控制缺乏灵活性,主要表现在:
      育雏温度是否合适不是按雏鸡的活动表现,而是只看温度计数值。有些养殖户温度计已用了多年,也没有进行过较对,误差较大,虽然数值已达到标准,但雏鸡还是扎堆,发出叽叽的叫声。
      2.昼夜温度变化较大。一般白天气温较高,育雏舍温度很容易达到;但晚间温度较低,尤其冬季夜间气温低,舍温与白天相比可相差10℃左右,以致部分鸡只出现了下痢,使雏鸡死亡率增加。
      3.降温幅度过大。随着雏鸡日龄增长,雏鸡对温度适宜能力增强,应该及时降温,一般以每周降2~3℃为宜,然而有些养殖户育雏前期温度控制很好,但后期降温过快,不到一个月就停止供温了,从而诱发了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使雏鸡生长发育受阻。
      二、湿度
      在一般正常情况下雏鸡对湿度的要求不像温度那样严格,但在特殊情况,或与其它因素共同发生作用时,可能对雏鸡造成很大危害。主要表现在前期育雏舍湿度太低,环境干燥,再加上又不能及时饮水,使雏鸡发生了脱水,增加了死亡率。正确的方法是前期湿度应大些,这样不仅使空气湿润,减少呼吸道病发生,而且可缓解并改善雏鸡的失水和脱水状况,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后期应相应降低室内湿度,让雏鸡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
      三、通风换气
      雏鸡对通风换气的反应不太敏感,在实际生产中容易被忽视。有人担心通风换气会使雏鸡受凉感冒,但大量实践证明适宜的通风换气不仅不会使雏鸡感冒,反而能增强雏鸡对低温的适应力。因为外界空气虽然是冷的,但室内、墙壁、顶棚都是热的,所以室温很快就能恢复。
      四、光照
      刚出壳的小鸡视力弱,为了采食、饮水及生长的需要,前期要给予较强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后期要相对减少强度和时间。在光照管理上易出现。是不考虑雏鸡增重情况,只根据同龄期缩短光照时间,二是光照时间太长,雏鸡烦燥不安,出现互啄的恶癖。正确的光照制度应结合雏鸡生长发育情况具体制定,前期雏鸡要进行断喙。免疫接种、体重增长缓慢,光照强度和时间应长些,给雏鸡增加采食时间,体重达标后,再相应减少。一般前8周光照时间的长短不会影响雏鸡的性成熟。适当增减光照时间对雏鸡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真正掌握了雏鸡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且给予科学的饲养管理,育雏的生产水平就能更上一个新台阶,为今后的高产、稳产打下牢固的基础。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