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生产实践, 深入养殖场户调查研究, 认真分析,认为只要把握好环境、饲料、管理这3 个关键环节就能把兔养好。现将这3 个环节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 环境
1.1 温度
兔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 初生仔兔为30~32℃( 室温) , 幼兔为18~21℃, 成年兔为15~25℃, 兔的临界温度为5~30℃。当外界气温超过35℃时会引起兔子中暑。高温可以使家兔繁殖能力下降, 母兔发情异常, 受胎率低, 产仔数、活仔数降低, 泌乳能力下降等。高温还可使食欲减退, 消化不良, 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 仔兔和幼兔生长迟缓, 成年兔体重减轻,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等。
1.2 湿度
兔最适宜的环境相对湿度为60%~70%, 如果兔舍内的相对湿度低于55%时, 则会引起兔的呼吸道黏膜干裂, 细菌、病毒的感染等, 潮湿的环境可使兔易患疥癣、耳癣、真菌引起的皮炎、湿疹等皮肤性疾病, 低温高湿兔易患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1.3 通风
兔舍内的空气成分会因兔子的饲养数量、密度、舍温、通风状况而起变化。兔舍内氨气浓度超过20~30cm3/m3 时,常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眼病等; 当兔舍内的氨气含量达到50cm3/m3 时, 则会导致兔子呼吸减慢。因此, 要经常进行通风、气体交换。
1.4 光照
光照可提高兔的新陈代谢, 增进食欲, 促进兔体内钙磷的代谢, 杀菌预防疾病等, 可以预防幼兔软骨病的发生。光照对种兔的繁育能力和育肥兔的生长快慢影响较大。据测定, 母兔每天光照14~16h, 其繁殖效果为最好; 公兔最适宜的光照时间为12~14h; 而育肥兔每天则需要8h 即可。
1.5 噪音
兔子是胆小怕惊的动物。因此, 突然的噪音可能引起怀孕母兔流产, 可造成胚胎死亡率增高, 哺乳母兔拒绝哺乳,甚至残食仔兔; 育肥兔可引起食欲减退、恐惧、生长缓慢, 有的甚至引起急性死亡。因此, 应给兔子创造一个比较安静舒适的环境。
2 饲料
2.1 饲料营养成分
全价的营养饲料是兔子生产的物质基础, 养兔要想成功, 饲料是关键。
2.1.1 消化能。生长兔应控制在10.46~10.88MJ/ kg, 低于10.46MJ/ kg, 生长速度则会变慢; 高于10.88MJ/ kg, 生长速度则下降。
2.1.2 蛋白质。妊娠母兔对粗蛋白质的需求量在15%~16%之间, 高于此则死胎率有可能增加, 而哺乳母兔应达到17%为好; 日粮中赖氨酸和含硫氨基酸( 蛋氨酸+胱氨酸) 的最佳水平应为0.60%~0.85%之间, 含硫氨基酸一旦添加过量,则易引起生产性能下降, 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添加比例为0.1%~0.2%。
2.1.3 粗纤维。能维持正常的消化生理, 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 能促进胃肠道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防止因饲粮结构不合理而引起便秘和腹泻。因此, 粗纤维含量在10%~20%之间。
2.1.4 脂肪。兔的饲粮中一般常添加2%~5%的脂肪, 这样有助于提高饲料的适口性, 减少粉尘, 而且有助于消化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增加被毛光泽。
2.1.5 钙。兔饲粮中适宜的含钙量为1.0%~1.5%, 泌乳母兔含钙量应为1.2%, 饲料中含钙量过高则会影响兔对微量元素锌、锰、镁等元素的吸收。
2.1.6 磷。磷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当兔缺乏磷时则会出现食欲减退, 生长缓慢, 骨骼变脆; 但如饲料中磷的含量高达1%时则会出现食欲下降、拒食。因此, 饲料中磷的含量应维持在0.5%~0.8%之间。
2.1.7 食盐。在饲料中添加0.44%的食盐则可完全满足兔的生长需要, 如果食盐的含量超过1%时, 则对生长有抑制作用。
2.1.8 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有VA、VD、VE、VK 等; 水溶性维生素有Vc、VB1、VB2、VB6、VB12、叶酸、生物素等。当兔缺乏VA 时, 其抗病能力下降, 生长停止, 精子生成停止, 母兔易流产, 受胎率降低, 胎儿弱小等。VD 主要功能是调节钙、磷平衡, 适宜比例为1~2∶1。VE 又名生育酚, 缺乏时可丧失生育能力, 收起肌肉萎缩, 后肢麻痹, 母兔受胎率降低, 新生仔兔易死亡。VK 主要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 缺乏时兔皮下肌肉胃肠道易出血、易流产等。
2.2 调配饲料注意事项
2.2.1 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严禁把霉变原材料拿来进行配料, 轻微的霉变则可导致兔出现肚鼓胀、盲肠秘结、妊娠母兔流产, 甚至出现死亡等现象。为了防止饲料霉变, 加工饲料时, 每50kg 饲料可加入20~25g 脱霉剂。
2.2.2 严控粗饲料中的泥沙含量。尤其是花生秧和花生壳做草粉时更易出现这个问题, 如兔子采食含沙量过大的饲料后, 很易引起兔子得急性胃扩张, 导致兔子急性死亡。
2.2.3 科学配料。要依据兔的不同生长阶段, 调配不同的饲料配方, 这样才能降低兔的饲养成本, 满足兔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营养的需求。
3 管理 $Page_Split$
环境是基础, 饲料是关键, 管理才是效益。
3.1 种兔的管理
3.1.1 种兔的存放位置。天气炎热时, 把种公兔调到阴凉处; 天气冷时, 把种公兔调到阳光明亮的地方; 繁育时最好把种公兔放在母兔群的中间, 以便诱导发情。
3.1.2 种兔的防疫、驱虫及兔舍的消毒。要想养好兔子, 必须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严防传染病给兔群造成毁灭性灾害。每年必须搞2~3 次的传染病疫苗预防注射; 在春秋季,开始配种时给种兔驱虫1 次; 兔舍及环境的消毒, 春秋季每15d 带兔消毒1 次, 夏季每周1 次, 冬季每月1 次, 兔舍粪便天天打扫。食槽、水槽等要及时清洗更换。
3.1.3 种兔的饲喂。种兔饲喂料量的多少, 应根据种兔膘性而定, 每天给兔子100~150g 混合饲料, 以喂8 成饱为宜; 种母兔产前、产后3d, 要吃到10 成饱, 断奶时把料减半, 断奶后, 可把料的饲喂量再增加恢复到8 成饱为止。种兔繁育配种其间可以多喂些青草和红萝卜, 有助于提高精子活力和受孕率。
3.1.4 种兔的繁育年龄。种兔的最佳繁育年龄是青壮时期。因此, 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期进行繁育, 母兔繁育12 胎要及时进行淘汰处理, 配种时, 要青年公兔配壮年母兔, 壮年公兔配青年母兔, 这样有利于提高母兔的受胎率, 种公兔可用1d 休息1d, 母兔每天必须配2 次, 2 次时间间隔至少要2h 以上, 这样方能提高母兔的受胎率, 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3.2 仔幼兔及青年兔的管理
仔兔出生后要注意保暖, 预防受冻而死。刚出生的仔兔要及时吃到初乳, 对于母性不好的要强制哺乳, 饲养员每天必须早晚检查仔箱1 次, 垫草少要及时给兔窝( 产仔箱) 续草, 严防冻死仔兔。在仔兔3~10d 时要防黄尿病发生, 治疗时, 必须先治母兔再治仔兔。仔兔12d 时, 必须逐个检查是否开眼, 可用手给仔兔把眼掰开。仔兔18d 时须给仔兔训食,补料时要采用自由采食比较好, 25d 便要开始防球虫。40~90d 的幼兔在饲喂上要少量多餐。在60d 时驱虫1 次。如果是肉兔90d 以后便可出栏了, 商品兔5 个月后( 150d) 就可以出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