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补液盐(ORS)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世界推广的口服补液方,用于治疗人因服泻而引起的脱水症,效果非常好,后来引入到治疗畜禽腹泻上,也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口服补液盐在禽病防治上的应用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口服补液盐的配方
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20.0克。将上述药品溶于1000毫升蒸馏水中,装入清洁的容器内备用。目前市场上有配制好的成品,分250克、500克包装,使用非常方便。
二、口服补液盐的作用机理
禽类的体重70%~80%是由水分组成,生命活动和物质代谢离不开水、电解质和能量,大多数疾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能量消耗,出现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造成组织脱水和酸碱平衡失调。当服用口服补液盐进入机体后,肠道黏膜在吸收其中葡萄糖的同时,也吸收了足够的钾(K+)和钠(Na+)阳离子、碳酸根(HCO3)阴离子,口服补液盐可及时补充失去的体液、电解质,以恢复机体正常的循环容量,维持恒定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从而达到纠正脱水和各种中毒。
此外,口服补液盐还可直接或间接地对机体各内脏器官的新陈代谢、免疫过程、酶、激素和神经调节等产生影响,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三、给药方法
将配制好的口服补液盐放到水槽或饮水器中,让禽少量多次饮用,每次3~4小时内饮完,连续应用2~3天。不可整天长时间饮用,容易引起中毒。对于不能自饮者,可采用人工灌服(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向口内注入),10~15毫升/只·次,连用3~7天。
四、口服补液盐的应用
1.雏禽脱水的治疗
刚出壳的雏禽(鸡、鸭、鹅等),由于孵化器内高温较高,雏禽在孵化室内滞留时间过长,或因高温、长途运输等,一般雏禽会表现不同程度的缺水或脱水,此时如不能及时补充水,会因严重脱水而引起死亡。采取饮用口服补液盐,效果最佳,若能同时投给抗生素类药物,如头孢噻呋钠、硫酸安普霉素、氟苯尼考等,可防治雏白痢、大肠杆菌病、葡萄球疾病等,可提高雏禽的成活率。
2.禽细菌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当禽患有细菌性传染病,如大肠杆菌病、副伤寒、禽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时,一般都排出黄绿色或黄白色水样稀便。在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口服补液盐,连饮3~5天,可缩短病程,减少死亡。
3.禽病毒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当鸡发生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肾传支,鹅发生小鹅瘟、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病、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疫病时,会排绿色、黄白色、灰白色水样稀便,使禽处于严重脱水状态,在采用注射特异性蛋黄抗体、高免血清、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黄芪多糖等治疗的同时,如果在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连饮5~7天。可很快控制疫情,减少死亡。
4.禽球虫病的辅助治疗
当禽暴发球虫病后,肠道黏膜受到严重破坏,肠壁的通透性增加,表现为严重腹泻,排黄白色、鲜红色或紫红色血痢,导致贫血、脱水和消瘦。在选用高效、广谱抗球虫药物治疗的同时,供给口服补液盐和维生素K3,连饮5~7天,则有利于减少死亡和促进病禽的恢复。
5.中毒性疾病的治疗
禽中毒性疾病较为多发,比较常见的有食盐、农药中毒、药物中毒等,禽只发生中毒后毒物主要沉积于肝脏、肾脏和其它器官,并对其进行损害。解毒措施除立即停用药物外,可配合口服补液盐饮水作对症治疗,这样可及时补充体液,调节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也可促进体内毒物排出,解除对肝、肾的损伤。
6.减少应激
在禽的防疫、转群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应激反应。可在抓禽防疫注射、转群和长途运输前3~5小时和以后的1~2天内,给禽饮服口服补液盐和电解多维、维生素C,可明显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此外,当鸡发生肾传支、慢性呼吸道病、禽痛风病等引起肾脏损伤和尿酸盐沉积疾病时,应用口服补液盐饮水进行辅助治疗,可使疗效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