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大肠杆菌病多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其以30日龄内的雏鸭多发。患鸭主要以排灰白色粥样便或液状粪便为特征,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
鸭曲霉菌病是由致病性曲霉菌引起的,以肺和气囊发生炎症和形成小结节为特征。
1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不振,羽毛蓬乱,缩头闭眼,呆立,不愿活动,离群独处。食欲减少,呼吸加快,鼻流黏液,拉白色稀便,以后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步态不稳,双腿瘫痪。有的背部着地,腹部朝天,呼吸急促,不久即亡。
2 剖检变化
6只病死及濒死期病鸭腹腔积液。肝表面覆盖一层较厚的纤维素膜,该膜易剥离,肝肿大,有大的瘀血斑,其边缘有灰白色的病灶,有许多小出血点。胆肿大,胰肿大、有出血点。心包覆盖一层薄厚不匀的纤维素膜,心包积液,心肌出血。脾呈斑驳状,肾肿大、出血。肺瘀血,气囊增厚、混浊。肠出血,肠系膜出血。胸腺出血,脑充血。
7只濒死病鸭气囊轻微混浊,气囊上有淡黄白色干酪样的均质、近圆形、粟粒大至绿豆大、数量不等的结节,肺脏上亦有类似的结节。切开结节,内容物呈干酪样,似有层次结构,干酪样中心坏死。
3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根据剖检情况,见病鸭气囊和肺上存在霉菌结节,从而诊断为继发曲霉菌病。
4 实验室诊断
取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斜面、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上,37 ℃培养24 h。
在普通营养琼脂斜面上长出灰白色,边缘整齐,稍隆起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长出均匀一致的粉红色菌落;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长出直径为1~2 mm,是灰白色、隆起、半透明、微闪光的奶油状菌落。
挑取普通营养琼脂和麦康凯琼脂上的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有单个、散在的、中等大小的、两端钝圆的阴性杆菌,由此证实为大肠杆菌。
取气囊及肺表面的病变结节置于玻片上,加1滴生理盐水压片,镜检,发现有分隔菌丝和霉菌孢子。将病变结节内的干酪样物质接种于沙堡劳氏琼脂培养基上,37 ℃培养3 d后开始观察,其形成白色绒毛并逐渐向四周扩展,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落中央变为黄绿色,边缘仍为白色,以后菌落变为蓝色、棕色,证实为曲霉菌。
5 防治
0.25%抗毒威带鸭消毒和环境消毒。阿莫西林,按0.2 g/L饮水,每天2次,连用3 d,同时用维生素C,按1 g/L饮水,病情重的用速灭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天2次,每次0.25 mL,连续注射3 d。
更换垫料,对鸭群使用制霉菌素,每千克饲料加入150万IU,每天2次,连用3 d,对病重的鸭按每只每次5 000 IU的剂量喂服。同时在饮水中加1∶3 000的硫酸铜溶液,连用3 d,电解多维混饮,连用5~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