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混合型鸡痘的诊断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2-24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76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前者以皮肤(尤其以头部皮肤)的痘疹,继而结痂、脱落为特征;后者可引起口腔和咽喉粘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假膜,故又名鸡白喉。有的病鸡,两者可同时发生。鸡群发生轻度皮肤型鸡痘时死亡率较低,但病鸡生长迟缓,产蛋减少。如发生白喉型鸡痘或并发其他传染病,或在恶劣的环境下,则可引起大批死亡。本病对各品种和各年龄的鸡均易感,雏鸡更易感,特别是大群鸡场危害严重。笔者在实践中曾遇到一起混合型鸡痘,现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2007年7月初,铁岭某个体养鸡户饲养1000只蛋鸡雏,按常规饲养,并免疫了马立克氏病、新城疫、法氏囊炎、传染陛支气管炎疫苗,但未进行鸡痘疫苗接种。饲养到45日龄时,鸡群开始有个别发病。以后,病鸡逐渐增多,到52日龄时,发病率升到30%,且每天死亡由几只增加到30只左右。曾用恩诺沙星、土霉素、红霉素、喉管散等药物治疗,均无疗效。后经笔者及同事经过临床诊断、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昆合型鸡痘。

2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闭眼缩头,呆立,少食或绝食,眼结膜发炎,流眼泪,眼角有较多量粘稠纤维蛋白渗出物或脓性物,严重的将上、下眼睑粘连。眼睑及眼周围肿胀。个别病鸡眼结膜浑浊不清,有的出现失明而影响采食。有的病鸡咳嗽甩头,努力把喉头处的阻塞物咳出,张嘴。呼吸时有杂音,在晚上安静时较明显。打开口腔可看到喉头处有假膜阻塞。除以上症状之外,另一特征是鸡冠、肉髯、爪、眼险上有数量不等绿豆大小的痘疹,有的痘疹表面破溃,有的已结痂。病鸡中死亡最多的是喉型、眼型和混合型,单纯皮肤型的病鸡不死。口腔和咽喉等处发生痘疹时,初为黄白色小结节,以后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采食、饮水发生障碍,严重的引起呼吸困难,发生窒息而死。眼型死亡的病鸡,主要是痘发生在眼结膜,上、下眼睑粘连或眼失明,影响采食而死亡。发病鸡大部分为混合型,仅有鸡冠、肉髯痘疹症状者较少。

3剖检变化

共剖检20只病死鸡,口腔、咽喉和气管粘膜上有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有恶臭味,不易剥脱,有的在眶下窦有干酪样物。其他内脏器官未见异常。

4实验室检验

4.1细茵培养取病死鸡的肝、脾组织,接种于肉汤、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h,结果无细菌生长。

4.2易感鸡感染实验取眼、喉部病料组织和鸡冠的痘疹制成悬液,对30日龄易感鸡10只作冠划痕、翼刺和毛囊接种,6d后均在接种局部皮肤出现数量不等的粟粒大小的典型痘疹。

4.3鸡胚接种取鸡冠、眼部、喉部病料制成l:10悬液,经双抗(加青霉素、链霉素各

1000U/mL)室温下处理2h,再以2000转/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接种12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每胚O.2mL,共接种10枚鸡胚,经37℃孵化5d,可见绒毛尿囊膜肥厚,并有近圆形(直径2~3mm)的灰白色痘斑。

5防治

5.1加强饲养管理鸡舍内外彻底消毒,消灭蚊蝇及吸血昆虫。

5.2治疗

(1)对鸡冠、肉髯、爪、腿痘病鸡,用镊子剥离痘痂后,伤口涂擦紫药水。对眼部肿胀者,用2%硼酸溶液冲洗眼部,用5%蛋白银溶液和盐酸吗啉胍眼药水滴眼。对喉型鸡痘,可用小镊子将粘膜上的假膜剥离取出,然后于患病灶吹上少许“喉症散”粉。1次/d,连用3d即可。

(2)对发病鸡群,用盐酸吗啉胍饮水,比例为0.4%,连用5d,同时在饮水中加丁胺卡那霉素,以防继发感染。

(3)配合中药治疗:龙胆草90g、板蓝根60g、升麻50g、金银花40g、野菊花40g、连翘30g、甘草30g,将上述中药加工成细粉,按每只鸡1.5州的用量,均匀拌入饲料内,分上、下午集中喂服。饲料内添加多种维生素,以增强鸡群的抗病力,保护皮肤和促进伤口愈合,连用5d。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性防治措施,3d后病鸡群基本痊愈,5d后鸡群全部恢复健康。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