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肉食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畜禽养殖日趋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中型养殖场涌现。但由于大规模的集中饲养畜禽,易发生疫病并快速传播,加之有的养殖场选址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内部设施简陋、卫生环境差、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不当,很容易暴发疫病和造成药物残留,人们食用后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带来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
1 饲料使用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饲料安全是动物食品安全的前提,不安全的饲料,往往成为众多病原菌、病毒及毒素的重要传播途径,农药、兽药、各种添加剂、激素等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也会危害人体健康,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1.1 长期或大量饲喂本身含有较多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如棉饼、菜籽饼、发霉玉米和玉米秸杆、麦杆等。
1.2 饲喂含有较高农药残留的饲料。
1.3 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配合饲料,添加剂、重金属严重超标,造成铜、铁、锌、锰、砷、汞、钴等重金属超标,在畜产品残留。
1.4 使用的配合饲料添加了人用药品如氯霉素、痢特灵、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品及乙烯雌酚等激素药物。
1.5 使用消毒不严的工业用骨粉、肉粉、鱼粉甚至用潲水垃圾饲料喂牲畜。
2 兽药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有的规模养殖场兽药的使用极为混乱,没有专职兽医进行指导,多凭自身经验和一知半解的兽药知识盲目用药,在随意使用兽药原料药和生物制剂方面比较突出;有的养殖场为了疗效明显不按兽药使用说明用药,擅自加大用药剂量,延长用药时间,使药物在畜禽体内残留时间长;有的养殖场为了减少经济损失,不按《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不执行休药期,将正在医治中的病畜禽出售、屠宰,造成药物在畜产品中大量残留超标。
3 饲养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3.1 饲养场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选址未远离工业污染区;设计不科学,场内生产区、生活区、工作区混为一体;内部设施简陋,未设立消毒设施或消毒设施简易,达不到防疫消毒目的;饲养场空气、饮水品质低;不能有效防治废水、废气、废渣和噪音对畜禽的侵害,引起动物疫病发生。
3.2 饲养管理差,不根据畜禽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配制饲料,造成畜禽体质差,机体抵抗力下降,疾病发生次数增多,增大了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3.3 饲养场卫生环境差,不定时清除和处理粪便,定期消毒,保持畜体卫生,从而诱发疫病发生和流行。
3.4 未建立用药使用记录和遵守休药期规定,用药混乱和畜禽产品在休药期内宰杀被人食用,影响人体健康。
4 防疫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4.1 动物免疫注射混乱。防疫制度不完善,防疫措施不落实,存在滥用疫苗和漏防现象,往往漏防了人畜共患的疫病,引起食品安全隐患。
4.2 不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有的养殖场采取错误的无病不防,有病才治的方式,结果引起重大疫病发生,大量用药造成药物残留,造成安全隐患。
建议与对策
1 科学选址,按标准设计,确保饲养场光线充足、通风良好、防暑防寒。
2 加强畜禽饲养管理,提高畜禽机体抵抗力,减少畜禽发生疫病和用药机会。
3 加强兽医卫生管理。改善畜禽生存环境,及时清除和处理粪便,清洁圈舍,定期消毒。
4 加强畜禽疾病预防。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用药程序、消毒程序、病死畜禽处理程序。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疫(菌)苗免疫注射、定期消毒、驱虫,及时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防止疫病发生,减少用药。
5 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对症下药,尽量使用高效低毒、无公害、低(无)残留的兽药,用药要在兽医人员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得私自用药,并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严禁使用违禁药物,饲养全程要按规定建立用药记录。
6 正确使用畜禽饲料。根据不同畜禽和不同生长阶段,正确使用畜禽饲料,饲喂“绿色饲料”,保证饲料原料安全。不得使用过期变质饲料,不得在饲料中直接添加药物或使用药物添加剂。
7 加强动物防疫和兽药饲料监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逐步规范动物防疫,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行为,保证畜产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