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是养鸡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此阶段雏鸡的生长发育好坏,直接关系到育成期的整齐度、合格率及饲养成本,而且也能影响到养鸡业的经济效益,最近,荷兰优利公司的研究人员完成的一项试验表明“雏鸡5周龄的体重与产蛋期各主要性能、指标呈正相关;即5周龄的体重越大,各产蛋性能指标越高,存活率越高”为此,笔者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结合近几年的实践经验,谈谈雏鸡的培育体会。
温度控制
温度是育雏成功的重要条件,初生雏体温比成鸡低,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差,6周以后体温才接近成鸡水平,在此之前,雏鸡对外界温度变化很敏感,温度过高、过低、忽冷、忽热,容量受凉造成拉稀,因此,育雏初期舍内温度要适当高而稳定。在育雏过程中,要经常观察雏鸡的活动、行为,以便于及时调节和控制温度,如果雏鸡分布均匀,呈“满天星式”活动自如,叫声欢快,饮水正常,说明温度适宜;若雏鸡远离热源,伏卧于地,张开翅膀,张口喘气,饮水较多,说明温度过高;若雏鸡靠近热源,扎堆,不断地尖叫,说明温度偏低。有时温度表上显示温度适合,但雏鸡扎堆鸣叫,说明垫草太薄、地太凉,这在雏鸡的培育中尤为重要。另外,由于夜间气温比白天低,所以夜间雏鸡舍的温度比白天高1℃为宜。
一般育雏期的供温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目前,集约化饲养多采用笼养育雏设备,如电热育雏器、红外线电热育雏伞等,农村养鸡户所采用的火炕平养育雏、厚垫料加火炕育雏。
湿度
在养鸡生产实践中,人们往往只注意温度而忽视湿度。实际上适宜的湿度可避免雏鸡发生脱水等现象的发生。如果鸡舍内的湿度过高,空气环境恶化,病菌存活时间长,特别是在多雨的夏季,可诱发球虫病的发生。如果湿度过低,由于水分散发量大,影响雏鸡卵黄吸收,同时空气尘埃飞扬,易诱发呼吸道疾病,严重时可导致雏鸡脱水死亡。因此,要严格监控育雏舍内的湿度。使之保持在适宜水平,通常要求是1~10日龄的相对湿度为60%~70%,10日龄以后保持在50%~60%。相对湿度的控制原则是:前期不能过低,后期避免过高。通常湿度过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地面洒水、更换垫料,清扫粪便,带鸡喷雾消毒等措施。但切忌向舍内泼水太多,以免造成高湿,使病原微生物大量存活而诱发疾病。
通风换气
由于雏鸡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每日可排出大量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而粪便酵解和腐败会产生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如果不及时进行通风换气,不仅氧气供给不足,而且大量的有害气体对雏鸡的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长期作用会严重影响雏鸡的健康,诱发多种呼吸道疾病。因此,雏鸡舍要定期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以排出舍内产生的有害气体、尘埃、病原微生物。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保温和通风又是彼此矛盾相互对立的,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更为突出。对于育雏舍内的通风,首先要保持适宜的室温,在不影响舍内温度的前提下,应尽量保持空气新鲜。对舍内有害气体的监测可以凭经验,以不刺眼、不流泪、不呛鼻、无过分臭味为适宜来判断和衡量。一般标准是氨浓度不高于20PPM,硫化氢浓度不高于10PPM,二氧化碳不超过0.15%。
光照
正确的光照制度,对雏鸡的采食、饮水、运动、健康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保证雏鸡的生长发育和以后的生产性能,合理的光照方案应从幼雏开始,刚出壳的前3天,雏鸡的视力弱,为保证采食和饮水,一般采用23小时光照,强度以稍大为好,一般达到20~30勒克斯。从第二周起,光照时间每天10~18小时,光照强度为10~15勒克斯。若需要人工补充光照,应在每天早晚分别增加,遇阴雨天气时,可在白天加长人工光照,是持续高温天气时,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间增加光照,以促进采食。
饮水与开食
初生雏初次饮水称为初饮,由于初生雏从较高温度的出雏器出来,又在出雏室停留,因此,适时饮水可以补充雏鸡生理上所需水份,有助于雏鸡的食欲,帮助饲料的消化与吸收。一般初生雏体内所含水份约为75%~76%,水在鸡的消化和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雏鸡若得不到充足的水,则增重减缓,生长发育受阻,要求初次饮水要保证每只雏鸡都喝到水。
初生雏鸡初次采食称为开食,开食早晚直接影响到初生雏的食欲、消化和今后的生长发育,初生雏的消化器官在孵出后36小时才完全具备消化功能,过早开食有害消化器官,对以后的生长发育不利,过晚开食会消耗雏鸡体力,使之变得虚弱,影响以后生长和成活。一般开食多在出雏后24~36小时进行,尽快使雏鸡的体能得到最快的确立。
注意给料方法和及时扩群
育雏前几天,可采用少喂勤添的原则,一个星期后,过渡到一天喂一次,同时保证足够的料槽,尽量保证雏鸡在同一时间内吃到饲料。雏鸡的胃肠消化吸收机能较弱,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低,因此,应供给雏鸡优质易消化的饲料,尤其应多供易消化的动物性蛋白饲料,少供植物蛋白饲料。
随着雏鸡体重的快速生长发育。雏鸡的活动空间迅速增大,要及时扩群,减少鸡群密度,原则上每只鸡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一般平面育雏每只鸡应占面积400~500平方厘米,扩群要坚持渐进原则,切忌一步到位,同时注意强弱分群,把弱小的雏鸡挑选出来,单群饲养。
加强饲养人员的责任心
要求饲养员不仅要严格执行工作日程,按规定做好每一项工作,而且必须在每天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经常细心观察鸡群的各种情况,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期提高培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