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典型症状为病鸡高度呼吸困难、气管啰音、咳出血性渗出物,喉头和气管粘膜肿胀、出血。
1 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侵害于鸡,虽然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年鸡的症状最为特征。病鸡及康复后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经上呼吸道及眼分泌物传染。易感鸡群与接种了疫苗的鸡作较长时间的接触,也可感染发病。被呼吸器官及鼻腔排出的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和用具可成为传播媒介。人及野生动物的活动也可机械传播。种蛋蛋内及蛋壳上的病毒不能传播,因为被感染的鸡胚在出壳前均已死亡。
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鸡群拥挤,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善,维生素A缺乏,寄生虫感染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此病在同群鸡传播速度快,群间传播速度较慢,常呈地方流行性。本病感染率高,但致死率较低。
2 临床症状
病鸡伸颈张口吸气,低头缩颈呼气,闭眼呈痛苦状。多数鸡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拒食,呼吸时发生湿性咳嗽,发出响亮的喘鸣声,呈下蹲姿势,咳嗽时甩头,甩出血样痰液。从鼻流出浆液性或脓性粘液.呈半透明状。有时眼角存在脓状物,眼睑肿胀,甚至封闭整个眼球。严重病例,极度呼吸困难,痉挛性咳嗽,咳嗽或摇头时咯出带血的粘液,有的病鸡因气管内渗出物不能咳出而窒息死亡。病鸡稍瘦,鸡冠和肉髯发绀。有时排出绿色、黄白色稀便,最后多因衰竭而死亡。若产蛋鸡,其产蛋量迅速下降或停止,产薄皮蛋、无壳蛋增多。
3 剖检变化
病死鸡可见眼睑周围肿胀,结膜充血,水肿,有的点状出血,下眼睑水肿,角膜出现溃疡。喉头和气管粘膜明显充血、出血和肥厚,气管上皮坏死,呈现喉炎和出血性气管炎。喉头、气管内有带血的粘液性分泌物和条状血凝块。有的鸡喉头和气管粘膜附有黄白色粘液或黄色干酪样物.并在该处形成栓塞,鸡多因窒息而死。肺及支气管有炎症变化,脾、肝、胃肠等有不同程度的瘀血。
4 诊断
本病是一种急性、迅速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病鸡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喘气。有啰音、阵咳、咳出带血粘液。出血性气管炎是典型病变。根据上述典型症状和鸡群病史等可做出初步诊断。要进一步确诊需做实验室检验。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有些相似,易发生误诊。现场可通过以下几点诊断:①本病常突然发生,传播快,成年鸡发生最多;发病率高,死亡因条件不同而差别大。②临诊症状较为典型,张口呼吸、喘气、有啰音,咳嗽时可咳出带血的粘液。有头向前向上吸气姿势。③剖检死鸡时,可见气管呈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病变,以后者最为特征。气管内还可见到数量不等的血凝块。如有条件可结合病毒分离、鉴定和动物接种来进一步确诊。
5 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主要在于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各项隔离、检疫和消毒制度。目前我国有两种疫苗可供使用。一种是弱毒疫苗,可用滴鼻法、饮水法或肛擦法。另一种是强毒疫苗,用肛擦法。两种疫苗都不要使用气雾免疫法。第1次接种常在雏鸡6~8周龄时进行,第2次间隔10周时进行。接种疫苗后10天内不宜使用I系苗,因有相互干扰作用。接种过疫苗的鸡在一段时间内带毒排毒,故非疫区不可接种疫苗。对病鸡要加强护理,搞好鸡舍内的保暖、通风和卫生,饲料中适当增加多维素。
本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可选用下列方法进行试治。①对症治疗:对呼吸高度困难的鸡,用镊子除去喉头及气管内的假膜(干酪样渗出物),涂上碘甘油。用氢化可的松加青链霉素喷喉,以扩张气管,缓解局部炎症,减少窒息死亡。为了防治继发感染,在病鸡舍的饲料中添加万分之四的复方新诺明,饮水中加20~80ppm 的环丙沙星,连用4~6 天。②用信得吉康(含禽IFN)饮水,中鸡3000只/瓶,大鸡2000只/瓶。对重症肌肉注射0.3ml/只,每天1次,连用3d。③也可用中药治疗:板蓝根、玄参各70g,黄连、连翘各50g,双花60g,桔梗40克,陈皮、甘草各20g,其为细末,按1%混于饲料中,连用3d。或用中成药,如禽喘康、支康散拌料喂给;④对于呼吸困难严重的病鸡,用手扒开鸡嘴,观察喉头部有无血块、纤维素假膜堵塞,如有阻塞,可用镊子将其夹出,然后涂以磺甘油,每天1次,连续治疗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