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预防鸡胚啄壳前死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1-26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89

在孵化过程中,鸡胚在啄壳前由于蛋壳过硬、头部活动空间有限或嘴尖离蛋壳较远等原因而被闷死的现象很常见。怎样预防这类现象发生呢?

翻蛋 孵化的前10天是胚盘定位关键期,为使胚胎眼点(头部)沿大头壳边发育而利于出壳时啄壳顺利,此期翻蛋操作时应注意保持种蛋大头向上,翻蛋角度以90度为宜。

照蛋 孵化10天后照蛋,如发现种胚不见眼点,而只是在气室周围见有清晰的血管,表明这些种胚到出壳时一般是头部位于气室中央或弯向腹部,雏鸡的顺利出壳率极低。对于这些种胚要在蛋壳上做好记号,以便于雏鸡出壳时及时抢救。

出壳前助产 一般发育正常、胚位较正的鸡胚出壳较为集中,时间较一致,有明显的出雏高峰期。孵化19天即有啄壳,20天普遍啄壳出雏,一般到第二十一天的14~18小时大量出雏,出雏高峰明显,21天后基本出齐。因此,助产最适时间是在出雏高峰期的1~2小时,即满21天整前5~6小时。助产过早,会影响正常出雏以及因大量出血造成死胎、弱雏,或因破壳过早水分蒸发太多形成幼雏黏壳难产;助产过迟,会使大批胎位不正的鸡胚闷死在壳中。助产时轻轻将鸡胚头上半部蛋壳剥掉,把曲伸于腹部或翅膀下的头部轻拉出即可。注意清除胚体鼻孔周围的黏液、污物,以免阻塞呼吸。由于种蛋被剥开,水分蒸发较快,可将孵化室的湿度保持在90%以上。对黏结的鸡胚,可用温水湿润,然后用剪刀、镊子轻轻剪开或挑开黏膜干痂,使其缓缓展开肢体,让其自行断脐脱壳。剥壳时还应小心,不要弄破了胎膜表面未收缩完全的大血管,避免鸡胚失血过多,肚脐淤血死亡。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