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宠物 » 正文

标本兼治防治犬细小病毒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1-25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470

犬细小病毒病(CPV)是犬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多以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心肌炎为其主要特征。多发生于幼犬,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10%~50%。

一、流行病学

各种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犬都有易感性,但以2~6月龄犬最多,病情也较严重,有时其感染率可高达10%~50%。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犬的粪、尿、呕吐物和唾液中含毒量最高。一般认为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本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夏秋季多发。

二、临床症状

本病在临床上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即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肠炎型 潜伏期为7~14天,多见于青年犬。一般先呕吐后腹泻,粪便呈黄色或灰黄色,含有大量黏液和伪膜。病后2~3天粪便呈番茄汁样,且混有血丝,并有特殊腥味。此时病犬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至40oC以上,渴欲增加,患犬迅速脱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尾部及后腹部常被粪便污染,严重者肛门松弛并开张。成年犬发病一般不发热。

心肌炎型 多见于40日龄左右的犬,常突然发病、数小时内死亡。感染犬精神、食欲正常,偶见呕吐,或有轻度腹泻和体温升高,或有严重呼吸困难,常因急性心力衰竭而突然死亡,死亡率60%~100%。

三、病理变化

肠炎型 剖检病死犬可见脱水,可视黏膜苍白、腹腔积液。病变主要见于小肠中后段。浆膜暗红色,浆膜下充血、出血,黏膜坏死、脱落、绒毛萎缩。肠腔扩张,内容物水样,混有血液和黏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出血、肿胀。

心肌炎型 剖检病变主要限于肺和心脏。肺水肿,局灶性充血、出血,致使肺表面色彩斑驳。心脏扩张,心房和心室内有瘀血块。心肌和心内膜有非化脓性坏死灶。

四、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减少具有特征性,病初的4~5天内,可少到500~2000个/平方毫米;

病毒学检查:病毒分离与鉴定;

血清学检查:用HA和HI试验。

五、治疗措施

1.当犬群爆发本病后,应及时隔离病犬。对犬舍和饲具用2%~4%的火碱、0.5%过氧乙酸、1%的福尔马林或5%~6%的次氯酸钠反复消毒。对无治愈可能的犬应尽早扑杀,焚烧深埋。

2.心肌炎型病犬病程急剧,迅速恶化,常来不及救治即已死亡;肠炎型病犬若能及时合理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及时、大量、快速、多途径补液,结合抗菌、解毒、抗休克、对症等疗法,可较快解除症状和缩短病程。

3.根据病症采取综合的防治方法

发病早期使用高免血清或康复犬血清进行治疗 高免血清的用量为0.5~1毫升/千克体重,康复犬血清或血浆30~50毫升,连用3~5天。如与抗菌消炎药同时使用可提高疗效。

补液 病犬常因脱水而死,因此补液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根据病情的轻重可采用口服补液法、静脉滴注法、腹膜腔补液等不同的方法。

口服补液法:当病犬表现不食、心率加快,如无呕吐、且有食欲或饮欲时,可给予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加水1000毫升,任犬自由饮用。

静脉滴注法:输液中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先盐后糖,先快后慢,注意心脏的功能状况,否则易造成治疗失败。

腹膜腔补液:口服补液法和静脉滴注法困难时,可行腹膜腔补液法,用量为每千克体重70毫升。

抗菌消炎 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应按时注射抗生素或以静脉滴注法给药。常用药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止吐、止泻 呕吐时注射阿托品或胃复安;腹泻时口服次硝酸秘、鞣酸蛋白和注射维生素K、安络血等止血剂。

同时要注意病初应禁食1~2天;在恢复期应停喂高蛋白高脂肪性饲料,给予稀软易消化的饲料,少量多次以减轻胃肠负担,提高治愈率。

对于该病的预防,要在平时搞好免疫接种,使用二联苗(犬细小病毒病和传染性肝炎)、三联苗(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和传染性肝炎)和五联苗(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传染性肝炎、狂犬病和犬副流感),按说明使用。以后每半年加强免疫1次,母犬则在产前3~4周免疫接种。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