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夏季天气炎热,肉鹅呼吸加快,食欲减退,加之蚊蝇骚扰,严重地影响了肉鹅的生长。因此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
1 注意防暑降温
作好防暑降温工作是夏季养好肉鹅的首要问题之一。在夏季,鹅舍温度最好不超过26℃,肉鹅的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6~7只为宜。生产中可采取以下降温措施:
保持鹅舍通风透气,并在地面撒上1厘米厚的细沙。
鹅舍外活动地搭凉棚遮阴;在圈舍离鹅体2米左右的高处,用遮阳网,由于其具有隔热作用,可使圈舍温度下降2~4℃。
在圈舍周围种植葡萄、丝瓜、南瓜等藤蔓攀援植物,让藤蔓爬满墙壁、房顶和凉棚,减少太阳辐射热传入圈舍。
天气过于炎热时,可向鹅舍周围地面喷洒冷水,也可向鹅身上轻轻喷射细雾状凉水。
将圈舍的外墙壁用生石灰水或白色涂料刷白,房顶覆盖白色物料,增强光的反射作用,减少圈舍对热量的吸收。
2 精心饲养鹅雏
2.1 保温
初出壳的雏鹅绒毛稀少,调节体温机能较弱,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因此要做好保温育雏。雏鹅第一周舍内温度为30~28℃,以后每周下降2℃,至16℃为止。
2.2 防湿
育雏室潮湿影响雏鹅生长易发病,还能降低舍内温度。第一周舍内相对湿度为55~60%,以后随着呼吸和排粪增加,垫料含水量也增加,宜保持相对湿度为60~65%。
2.3 密度
雏鹅饲养要有一定的空间,稀疏适宜有利雏鹅正常生长发育。第一周每平方米放养25只,以后每周减少5只,至10只为止。要将强雏、弱雏、大雏、小雏、健雏、病雏分开饲养,使雏鹅生长均匀一致。
2.4 开食
雏鹅出壳24小时以后,先饮水后开食。饮水前铺一块塑料布,四周稍高,喷少量的温开水加少许的葡萄糖或维生素,有利清理肠胃,排除胎粪。开食的饲料喂半生半熟的大米饭,用冷开水洗净米饭粘性,青饲料要切成细丝,撒在准备好的塑料布上,让其自由啄食。第一次吃食,许多雏鹅不会吃,要敲击平面引诱雏鹅吃食,经过几次调教多数雏鹅就学会吃食了。3天后就可以喂配合饲料,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0~22%,代谢能力2700~2800千卡/千克。
2.5 放牧
雏鹅养到2周龄后就可以放收了。要选择晴天无风无雨时,在饲养场的附近草地上放牧,让雏鹅啄食青草、晒晒太阳,适应外界环境。每次放牧以1小时为宜,随着月龄的增加,逐渐延长放牧时间。
3 圈牧巧妙结合
肉鹅30日龄后至主翼羽长出前,是生长骨骼、肌肉和羽毛的阶段,在饲养上要圈牧结合。要充分利用夏季早、晚气温较低的时间,选择草质好、数量足的地方进行放牧。其余时间要圈养,适当补饲糠麸、稻谷、玉米等精料,一般每天补饲2~3次,每次以吃到8~9成饱为宜。
4 适时进行催肥
当肉鹅的主翼羽长出后,即可开始催肥。整个催肥期都要圈养,饲料要多样化,以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易于消化的玉米、稻谷、麦子、糠麸等为主,适当搭配蛋白质饲料和粗饲料。饲料要粉碎,加水拌成干湿状饲喂,日喂4~5次,其中晚上喂1次,喂量不限,让鹅充分吃饱,并供足饮水。每天要清扫圈舍,料槽、水槽要清洗,并隔天让鹅下水半小时左右,以清洁鹅体。一般经15~20天的催肥,手摸其胸肌丰满、背部脂肪增厚时即可上市出售。
5 搞好防疫灭病
肉鹅在夏季易发病,要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如果母鹅未注射过小鹅瘟疫苗,所产的雏鹅易患小鹅瘟,因此必须进行防疫。初出壳的雏鹅每只注射一次抗小鹅瘟免疫血清,以预防小鹅瘟的发生。此外还要防治小鹅流感和仔鹅副伤寒等病。饲养用具每隔3~5天用5%鲜石灰水消毒一次。鹅舍和活动场地每隔7~10天用1%的漂白粉、3%的火碱水交叉消毒一次。同时,要注意搞好一些易发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