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蠓和蚋是鸡住白细胞虫病(又称白冠病)的传播媒介。据相关资料报道,我国北方以库蠓为主,南方地区库蠓和带蚋兼有。白冠病是由疟原虫科住白细胞属的原虫通过传播媒介寄生在鸡的血液细胞和内脏器官组织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雏鸡和育成鸡感染该病后死亡率高,成鸡感染后病情较轻。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流行性,夏秋季节多发。
某牧鸡场2005年3月份进一批3月龄鸡2000羽,4月份发病,请求诊治。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鸡场坐落在一片20亩柑桔园中,六个鸡舍各占地约25㎡,园边有一条水渠半环绕通过。该桔园之前虽未放养过家禽,但土壤板结,遇下雨天后,园中多处积水不退。4月20日之前,鸡群并无异常。4月下旬,鸡群发病,每天有15~20羽鸡死亡,个体大小不一的鸡、各个鸡舍的鸡都有发病死亡的。至4月29日统计已死亡125羽,还有86羽异常鸡检出隔离。
2 临床症状
精神状态尚属正常的鸡只见鸡冠红肿,但头部未见肿大。患鸡有时自觉不自觉地将头垂到地面左右摇摆摩擦,似头部皮肤骚痒。掰开羽毛,见有的颈部、大腿部、翅膀内侧皮肤多处点状溢血。
患鸡多有发烧、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流口涎、下痢,粪便呈绿色或黄绿色。有的两肢轻瘫,活动困难。
临死前的患鸡出现咳血、呼吸困难,鸡冠肉髯转为苍白,个体消瘦。
3 剖检病变
先后剖检6羽病死鸡,鸡冠可视粘膜苍白,血液稀薄,红细胞100万(采血球计数板测血液中红细胞数)以下。被剖检鸡均发现在胸肌、腿肌、腹腔浆膜等组织中有出血点,有些出血点中心有灰白色小点,肠壁、肠系膜的出血点十分明显。有的内脏器官上有灰白色或销带黄色的、针尖至栗粒大的,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的白色小结节。
4 诊断
4.1 病原学诊断
使用血片检查法——用消毒的注射针头,从鸡的翅下小静脉采血1滴,涂成薄片,再用姬氏染色法染色,在显微镜下发现棱形虫体。
4.2 综合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病原学检查即可确诊该鸡场鸡群暴发了住白细胞虫病。
5 防治措施
对半环绕鸡场的那条水渠、四周及各鸡舍四周的杂草丛、水沟使用敌白虫喷洒,注意敌百虫液不能喷在鸡体和鸡舍内,以免引起中毒,从源头上杀灭住白红胞虫的传播媒介。
使用蝇毒磷(16%、浮油状)配成0.03%浓度溶液,白天——鸡出舍后对舍内四周,夜晚——鸡进舍后对舍外地面作全面喷洒,2天1次,连用3次。
继续从各鸡舍分检出患鸡或可疑类鸡31羽。患鸡肌注70mg/kg体重磺胺-6-甲氧嘧啶。1次/日,连用3次后停药2天。预防量:磺胺-2-甲氧嘧啶按3.5×10-5混于饲料或饮水,连用2天。也可用克球粉:2×10-4混于饲料中交替使用。
采取上述措施的第一天还有11羽患鸡死亡,第二天又死亡7羽,第三天还有3羽死亡,第四天仅死亡1羽,第五天停止死亡。
6 体会与思考
鸡住白细胞虫的传播与库蠓和蚋的活动密切相关。5~10月份,气温在20℃以上时是媒介昆虫库蠓的繁殖季节,多注意除草、清污、杀虫,鸡舍通风口内置细眼纱窗。而蚋的发育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都“要有小水流的环境”,所谓“死水为蝇、活水为蚋”。该鸡场水渠半环绕通过,从客观上具备了蚋的生存环境。故鸡场、鸡舍选址不可忽视。
在鸡住白细胞虫病流行初期及时用药可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因此及时用药是关键。
一旦疫情发生,采取隔离、消毒、清污、杀虫、药物预防等综合措施可以迅速控制疫情,减少损失。
选择使用杀虫剂应特别注意毒性、使用方法,以防人、禽中毒。蛋鸡应少用或不用磺胺类药物,以避免药物残留。
鸡场内,特别是鸡舍四周杂草应及时用草甘磷等除草剂清除,但要防止鸡体中毒。鸡场内污水沟及污水沟中粪便、污物应天天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