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雏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1-1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331
鸡滴虫病又名组织滴虫病或盲肠肝炎或称鸡黑头病,是禽类较易感染的寄生虫病。主要表现为盲肠的炎性反应和肝脏的肿大、坏死。近期,我地有部分养禽户发生了鸡的组织滴虫病,数量达千余羽,特别是30日龄以内的小鸡易感染,由于误诊,造成了批量死亡。
1 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废绝。步态不稳,打堆或呆立,羽毛蓬松,嗜眠。双眼紧闭,眼结膜呈淡绿色。有的面部肿胀。部分鸡单翅下垂或双翅下垂。初期粪便稀薄,后变成糊状或淡黄白色垛状(硫磺样),恶臭,有的粪中带血或排血。部分病鸡后期可见双趾、肉髯、冠部发绀或呈紫黑色。体温初期42℃以上,后期下降至38℃左右。
2 病理变化
早期感染无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中、晚期剖检足够数量的病死鸡样本,可见盲肠或肝脏的特征性病变。
盲肠肿大,可见发炎、出血,肠内充满干燥、坚硬、干酪样的粪便;有的分成小节,似香肠,不易剥离,若剥离则肠壁的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均被破坏,仅留菲薄的浆膜层。有的回肠亦有出血性凝固栓子存在。将肠栓子横切,在显微镜下切面呈同心圆状的一层粪便,一层血凝块混合物图像。
肝脏逐步肿大,胆汁浓稠,最后变成蓝绿色。有的肝表面有针头大小的黄白色坏死灶或纤维素性分泌物或呈梅花样或呈圆形溃疡灶。
其它脏器一般无变化。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断。应注意与鸡六鞭原虫、球虫、副伤寒、坏死性肠炎、大肠杆菌、亚利桑那菌病相区别。确诊可用新鲜盲肠内容物或盲肠粘膜触片,滴加生理盐水显微镜下检查可出现钟摆、翻滚、前冲、升降等不同姿势的活动虫体。虫体头部颜色较深,高倍镜下可见摆动的鞭毛。有时需注意与异刺线虫的混合感染。
4 治疗
甲硝哒唑(灭滴灵)500mg/500ml,每只鸡1~2ml肌注或滴服2~4滴,连续7天,对病重鸡有特效。或甲硝哒唑片剂,按0.4~2.5g/kg拌饲料混饲或配成0.05%溶液饮水10~15天。
0.05%硫酸铜溶液饮水。
地美硝唑500mg/kg饲料拌喂。
甲硝哒唑与硫酸铜交替使用或饮水或拌饲10~15天以上。
5 预防
发现病鸡及时隔离、治疗。
每日环境消毒。碱性或季胺盐类药物交替使用。
勤换垫草。粪便堆集发酵处理。污染物、用具全面消毒后再用。
消灭地面环境中蚯蚓、蝇蛆,切断传播媒介。
定期驱虫,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10~20mg/kg体重驱除体异刺线虫,对预防本病极为有利。
定期移动饲槽或饮水器位置和降低舍内湿度,减少该病发生。
鸡滴虫病又名组织滴虫病或盲肠肝炎或称鸡黑头病,是禽类较易感染的寄生虫病。主要表现为盲肠的炎性反应和肝脏的肿大、坏死。近期,我地有部分养禽户发生了鸡的组织滴虫病,数量达千余羽,特别是30日龄以内的小鸡易感染,由于误诊,造成了批量死亡。
1 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废绝。步态不稳,打堆或呆立,羽毛蓬松,嗜眠。双眼紧闭,眼结膜呈淡绿色。有的面部肿胀。部分鸡单翅下垂或双翅下垂。初期粪便稀薄,后变成糊状或淡黄白色垛状(硫磺样),恶臭,有的粪中带血或排血。部分病鸡后期可见双趾、肉髯、冠部发绀或呈紫黑色。体温初期42℃以上,后期下降至38℃左右。
2 病理变化
早期感染无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中、晚期剖检足够数量的病死鸡样本,可见盲肠或肝脏的特征性病变。
盲肠肿大,可见发炎、出血,肠内充满干燥、坚硬、干酪样的粪便;有的分成小节,似香肠,不易剥离,若剥离则肠壁的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均被破坏,仅留菲薄的浆膜层。有的回肠亦有出血性凝固栓子存在。将肠栓子横切,在显微镜下切面呈同心圆状的一层粪便,一层血凝块混合物图像。
肝脏逐步肿大,胆汁浓稠,最后变成蓝绿色。有的肝表面有针头大小的黄白色坏死灶或纤维素性分泌物或呈梅花样或呈圆形溃疡灶。
其它脏器一般无变化。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断。应注意与鸡六鞭原虫、球虫、副伤寒、坏死性肠炎、大肠杆菌、亚利桑那菌病相区别。确诊可用新鲜盲肠内容物或盲肠粘膜触片,滴加生理盐水显微镜下检查可出现钟摆、翻滚、前冲、升降等不同姿势的活动虫体。虫体头部颜色较深,高倍镜下可见摆动的鞭毛。有时需注意与异刺线虫的混合感染。
4 治疗
甲硝哒唑(灭滴灵)500mg/500ml,每只鸡1~2ml肌注或滴服2~4滴,连续7天,对病重鸡有特效。或甲硝哒唑片剂,按0.4~2.5g/kg拌饲料混饲或配成0.05%溶液饮水10~15天。
0.05%硫酸铜溶液饮水。
地美硝唑500mg/kg饲料拌喂。
甲硝哒唑与硫酸铜交替使用或饮水或拌饲10~15天以上。
5 预防
发现病鸡及时隔离、治疗。
每日环境消毒。碱性或季胺盐类药物交替使用。
勤换垫草。粪便堆集发酵处理。污染物、用具全面消毒后再用。
消灭地面环境中蚯蚓、蝇蛆,切断传播媒介。
定期驱虫,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10~20mg/kg体重驱除体异刺线虫,对预防本病极为有利。
定期移动饲槽或饮水器位置和降低舍内湿度,减少该病发生。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