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原学特征
新城疫病毒能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因此可在实验室进行抗体监测。病毒存在于病禽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病毒易被高温、干燥、日光和各种消毒剂所杀死,但在低温、潮湿和阴暗中则可生存较长时间,这是新城疫在冬季和冬春交替季节易发的原因之一。病毒在自然界中存活时间与病毒所处介质有关,鸡体、粪便、污物等中的蛋白质介质对病毒有保护作用,能使消毒剂无效,这是养鸡密集区和环境控制不好的养殖区,新城疫难以控制的原因之一。高温有利于消毒药的破坏作用,低温则可终止此作用,所以消毒前应先进行清扫、冲洗等物理性清洁,消除介质中的蛋白质,寒冷季节消毒则需要在加温条件下进行。
新城疫强毒株病毒可在鸡体的许多组织和器官内复制而导致全身感染,故亲嗜力强;而弱毒株只能在部分部位复制,如呼吸道和肠道,不能全身感染。有些细菌产生的胞外酶,可增强弱毒株在不同组织器官的复制能力,从而增强了病毒的毒力,即细菌混合感染可提高新城疫病毒的致病性。
2 流行特点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初春和秋冬季节交替时多发。病死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健康鸡接触病死鸡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蛋托等,通过呼吸道、眼结膜以及消化道感染发病。养殖密集区,通过刮风等空气流动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
3 临床诊断
潜伏期长短、发病程度与感染病毒数量、毒株的强弱、感染途径、感染鸡日龄、有无并发继发感染和鸡体抵抗力有关。一般潜伏为3~5天,雏鸡发病比成鸡严重。
病鸡体温升高,可达43~44.5℃,精神不振,离群呆立,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呼吸困难,张口伸颈,时有喘鸣音或咯咯声,有吞咽动作,夜间多有怪叫声。肉冠和肉垂发绀、倒冠、冠尖出血,有些发白,坏死。混合感染传染性鼻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时,有流泪流鼻、咳血、呼吸极度困难等相应症状。
病鸡嘴角流涎,常有甩头动作。严重的呈昏睡磕头姿势。倒提鸡时从口内流出大量淡黄色酸臭粘性液体。一般在呼吸道症状出现2~4天,采食下降或废绝,下痢,粪便呈黄绿色或白色水样。采食下降的同时出现精神不振、死亡率增高,产蛋鸡产蛋下降。鸡舍环境差,粉尘多,寒冷或通风不良的鸡群,抵抗力更差,更易发病。
部分鸡出现脚、翅膀麻痹、瘫痪。
发病后期,部分鸡出现头颈扭曲、转圈等神经症状,这样的鸡精神正常,当有应激时,才表现神经症状。一般发病日龄越大的鸡群,神经症状出现越少。在15~40日龄的鸡群中新城疫发病严重,在发病早期就出现头颈摇摆、震颤、头点地等神经症状,病鸡精神差,死亡快,死亡率高,有时高达60%以上,甚至全群覆没。短时间内疫病在养殖密集区迅速蔓延,并逐步随着人员、车辆等的来往向周围更远的鸡群扩散,防不胜防。
产蛋鸡发病后多出现非典型症状,有的出现典型症状。发病初期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以呼噜为主),2~3天后鸡群采食量逐渐下降,产蛋率出现波动,4~5天后,采食量和产蛋率迅速下降。一般采食量下降10%~30%,有的下降50%以上,如果处理措施得当,鸡群管理好,一般在发病后9天左右采食量开始恢复,15天左右恢复原来水平;产蛋下降7~10天降到最低谷,然后缓慢上升,回升期很长,一般需要1~2个月。部分鸡消瘦、停产,达不到应有的产蛋水平。产蛋下降幅度越大,恢复越慢。产蛋下降时,褪色蛋、薄壳蛋增多;产蛋恢复期,小蛋、畸形蛋增多。混合继发感染越严重,死亡越高,愈后越差;混合继发感染越轻,处理措施越得当,愈后越好。采食量回升时,粪便恢复正常,呼吸道症状也减轻或消失。个别鸡表现神经症状。鸡群发病过程中,死亡率与发病程度、有无混合感染、处理措施等直接相关。
4 解剖变化
病死鸡皮肤干燥,脱水。内脏浆膜、黏膜出血,心冠脂肪、腹部脂肪、肠系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口咽部蓄积黏液,嗉囊内充满酸臭、浑浊的液体。胸腺肿大,有暗红色点状出血。
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有黏液。有传染性喉气管炎混合感染时,气管内有血痰、黄色干酪样栓塞等。部分病鸡肾脏肿大,淤血。
腺胃肿胀,腺胃乳头出血、溃疡,腺胃与食道、肌胃交接处黏膜肿胀,有条状出血或溃疡。肌胃内膜易剥离,肌层有出血斑。
十二指肠及小肠黏膜有出血或溃疡,十二指肠中部、小肠卵黄蒂附近、回盲段形成岛屿状或枣核状坏死溃疡灶,溃疡灶表面有黄色或灰绿色纤维素膜覆盖,剥离后露出粗糙红色的溃疡面。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和溃疡,直肠和泄殖腔出血。急性死亡病鸡,除出现小肠、直肠和泄殖腔急性出血性肠炎外,上述病变不典型。
有些鸡群感染新城疫强毒,早期腺胃乳头病理变化不明显,仅见肠壁上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病鸡常在形成肉眼病理变化之前就死亡。
产蛋鸡出现卵泡变形、血肿、充血,易破裂。输卵管水肿,有分泌物,子宫部呈粒状水肿。发病后期,鸡消瘦,卵泡和输卵管萎缩,有的变为严重的卵黄性腹膜炎,最终导致病鸡无法治愈而死亡。公鸡睾丸双侧萎缩。
5 鉴别诊断
鸡传染性鼻炎;甩头流鼻,传播快,肿脸(多为一侧)。替磺先等敏感药物治疗有效。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主要引起育成鸡和产蛋鸡发病,表现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眼流泪。喉头和气管内有血痰或黄色干酪物。
慢性呼吸道疾病;病程长,死亡较少,易复发。上呼特号、毒感舒等敏感药物治疗有效。
6 防治措施
6.1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如隔离饲养、消毒等综合性的生物安全措施无法落实,一切的技术措施就会变得苍白无力,疫病流行很难控制。新城疫流行地区,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通报疫情,群防群治,阻止疫情蔓延。
6.2 做好免疫工作,增强鸡的特异性抵抗力
采用1日龄冻干苗免疫,10日龄、40~60日龄、100日龄、200日龄冻干苗+油苗免疫方法能收到好的效果。免疫前后3天,在饮水中加入力神等免疫增效剂或唯它健、维他力—5000、速补等可减少应激,提高免疫效力。
6.3 发病鸡群、病场处置措施
发生新城疫后,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可按以下方法处置减少死亡和生产损失。
用鸡新城疫L系苗3~4倍量点眼、饮水,或用I系2~3羽注射。要认真检查疫苗质量,确实选择适合当地病情的疫苗进行接种。饲料中或饮水中加入上呼特号、强力霉素和维他力-5000,速补多维、唯它健等,以提高鸡群抵抗力和防止细菌感染。发病严重的鸡群可通过饮水使用植物血凝素—金丝桃饮(或芪蓝囊病饮)——上呼特号(或重感灵、呼喉先等)系统治疗方案及早处理。产蛋鸡群要尽早使用卵肠康或光华卵康,每1000只鸡2罐,口渴饮水法一次饮水,连用4~5天。同时对鸡舍、用具及环境进行清扫消毒。对污染粪便、垫料等进行清除、烧毁。
育雏、育成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早期可紧急接种活疫苗和油乳剂灭活苗,一般经5~10天鸡群即可恢复。
发生典型新城疫,治疗效果不理想,紧急接种疫苗往往加重病情。
对恢复期鸡群,饲料中每吨加2000克精鱼粉、500克速补多维,蛋鸡同时加入蛋得乐2000克/吨,有利于鸡群恢复和产蛋提高。
有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的鸡群,要同时做好相应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