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人畜共患病。临床上以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外界刺激反应增高为特征。
破伤风梭菌属于芽孢杆菌科梭菌属,是一种大型专性氧性革兰氏阳性菌,培养较长(48小时后)可变为阴性菌,可形成芽孢,无荚毛。可以产生外毒素,通过0.4%甲醛处理21~31h,可以变成内毒素。
破伤风梭菌有菌体和鞭毛两种抗原,菌体抗原属特异性,鞭毛抗原有型特异性,现已知有10个血清型,所有破伤风梭菌都含有统一的、对热稳定的粘多肽抗原。各菌株所产生毒素,可被任何一种抗毒素中和。
破伤风梭菌产生破伤风痉挛素、溶血毒素及非痉挛毒素等三种。
本菌繁殖体抵抗能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均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其芽孢的抵抗力特别强,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数年甚至几十年。我在乌苏市皇宫镇兽医站实习中遇到一例破伤风病例,现介绍如下。
1 病史
2005年4月16日,塔城市动物防疫监督站接诊从二工镇一村民家的一头黑白花母牛,该牛已七岁,产犊后10天开始发病。我们发现病牛右侧肩胛下部有伤口,走路困难,全身僵硬,食欲减退。初步诊断为破伤风。
2 临床检查
测体温:41℃;脉搏66次/分;呼吸25次/分。
该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停止,轻度脱水,右侧肩胛部有伤口,牙关紧闭,颈部直伸,四肢开张站立,尾根上举,腹壁肌肉紧闭,排粪干燥,排尿时呈黄色尿液,走路困难,如木马,不能转弯与后退,腰背拱起、卧地或跌倒后不易起立,鼻孔开张,流涎,呼出时有恶臭味,呼吸急迫困难,第三眼睑外翻,体温升高、脉细弱、心率不齐、咽肌痉挛、吞咽困难、排粪也困难。
3 诊断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在1~2周,最短为一天,最长可达数月。我们根据病畜的病史和特殊性症状,如神志清醒,对外界刺激敏感,肌肉强直,体温升高到41℃,右侧肩胛下部有伤口,确诊为破伤风病。
4 治疗
治疗原则:根据病情首先为加强护理,伤口进行外科处理和全身性药物治疗相结合,同时强心、利尿、补液、解除酸中毒。
按以下处方治疗:
4.1 破伤风抗毒素100ml1瓶,10%安钠加2支,5%葡萄糖1瓶,5%碳酸氢钠1瓶一次静脉注射,一天两次连用3~5天。
4.2 160万青霉素10支,0.9%氯化钠1瓶静脉注射,一天两次连用三天。
4.3 10%浓盐水1瓶,复方氯化钠500ml×3瓶、维生素C 2ml×5支、25%硫酸镁10ml×10支、地塞米松1ml×10支一次静脉注射,一天两次连用三天。
4.4 维生素B12ml×10支,一天一次,连用三天。
强烈兴奋和强直性痉挛时可使用镇静解痉药,如:氯丙氰2ml×5支,肌肉注射一天2次,连用五天。
除药物治疗外,还可以每天喂少量粗饲料,料是让咬肌运动,让牛出汗,治疗6天后病情好转,牛的采食、饮水运动都有明显的恢复。
5 讨论
5.1 病多发区,应以预防为主,每年定期给家畜免疫注射一次破伤风类毒素 (一律皮下注射2ml),新生幼畜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一个月后再做一次。
5.2 减少外伤的发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性措施。一旦发生外伤,要及时做外科常规处理,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未免疫的家畜,注射预防量破伤风抗血清(1~3万单位)。
5.3 破伤风的发生,外伤创口内的破伤风梭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后,破伤风梭菌才能繁殖,产生三种中外毒素,经细小神经向神经中枢扩散,同时毒素还通过外伤的淋巴和血液循环到达神经中枢引起发病。
5.4 加强护理:将病畜置于光线较暗、干燥、清洁、安静的厩舍中,冬季防寒。投给易消化的饲料和饮水,防止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