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及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21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118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业中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多集中在产后2周内,一般发病率为20%~35%,通常是子宫粘膜的粘液性或脓性炎症。由于炎症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可致死精子和胚胎而成为奶牛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我国奶牛子宫内膜炎型不孕症占成年母牛不孕症的17%以上。子宫内膜炎不仅能够影响奶牛的发情与妊娠,降低奶牛产奶量,诱发乳房炎等疾病,严重时还会造成奶牛繁殖能力的丧失,有的急性病牛还可引起败血症而导致死亡。因此,该病对奶牛业的危害相当严重,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作以简单阐述。
发病原因
1 产房环境卫生较差,分娩的厩床上被粪、尿所污染。
2 助产不当致使产道受损;产后子宫弛缓,恶露蓄积;难产、流产、子宫脱出、阴道脱出、阴道炎、子宫颈炎、胎衣不下等原因致使病原体侵入子宫内。
3 人工授精过程操作不规范,如输精器械对子宫造成损伤、输精次数频繁;人工授精或阴道检查时输精器、牛外阴部、人的手臂消毒不严致使病原体进入子宫内引起炎症。
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卫生条件
按奶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日粮配方。尤其应重视处在干乳期和怀孕后期奶牛的日粮平衡,尤其是维生素A、D、E以及Se、Mn、Co等微量元素的量和Ca、P等矿物质的比例。
搞好环境卫生,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牛舍、产房应经常清扫和消毒,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夏季加强通风,冬季注意保暖,用具应定期严格消毒。
2 严格遵守人工授精的操作规程
人工授精要严格遵守兽医卫生规程,对输精用的输精器、手套等物品要严格进行消毒,彻底消毒母牛外阴部,以避免诱发生殖器官感染。输精时,输精枪应缓慢穿过子宫颈皱褶。当子宫颈受阻时不要强行越过,以免损伤子宫颈或子宫粘膜,精液输到子宫颈深部即可,并非越深受胎率越高。
3 加强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与保健措施
围产期奶牛应注意营养的平衡与供应,临产前2周奶牛应转入产房单独饲养,并进行健康检查,产房、产床应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在奶牛临产时要注意严格消毒,并做好接产的准备工作,难产奶牛助产时操作应规范,防止产道损伤和感染。产后奶牛应加强护理与保健,以尽快恢复体力,要注意观察奶牛健康状况,产后奶牛可静注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钙,肌肉注射催产素防止胎衣不下,在产后24~48小时,应子宫内投药一次,以预防产后子宫感染。如果产后12小时奶牛胎衣仍未脱离,即可确定为胎衣不下患牛,此时应采取药物注入等措施防止子宫感染。
4         定期检查、及早治疗
产后奶牛常发生温和子宫内膜炎,大多数奶牛能清除病原微生物,但免疫水平低下的奶牛易患子宫内膜炎,多在产后2周内发生,且多为急性病例,如患牛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则易造成炎症的扩散,从而引起子宫肌炎、子宫浆膜炎、子宫周围炎,或转化为慢性炎症,此外,随着子宫颈口的收缩等产后生殖器官及其功能的恢复,也会给炎症的治疗增加难度,因此,产后奶牛必须密切观察子宫的发展状况,对子宫内膜炎病牛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错过理想的治疗时机。
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
目前,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药物有抗生素、中草药、激素、防腐消毒剂以及一些生物制剂,几十年来用药物混合进行子宫灌注是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的主导方法。
1 抗菌药物疗法
该方法是选用敏感的药物,经子宫内或全身用药。常用药物有土霉素、磺胺、青霉素、四环素、喹诺酮类药物,以及鱼石脂、碘伏等消毒防腐药物。由于子宫内膜炎常为多种病原体致病,临床上可采用多种抗生素配合以提高药物疗效。对慢性子宫内膜炎,可取5%碘液20ml加蒸馏水500~600ml,一次注入子宫内;对于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可用土霉素5g、雷佛奴尔0.5g,加入蒸馏水200~300ml注入子宫,隔天1次,连用2~3次为1个疗程。对分泌物较多黏液性或脓性子宫内膜炎,要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子宫内的不洁异物,待排净洗液后,向子宫内输入抗生素类药物。常用的抗生素是青霉素和链霉素,通常二者合用,青霉素每次用量160万~240万单位,链霉素0.5~1g;对伴有严重全身症状的病牛禁用冲洗疗法,要采用子宫内和全身两种用药途径进行治疗,以避免引起感染的扩散,从而加重病情。
2         中草药疗法
有研究表明子宫冲洗和灌注虽然有效果但会对子宫带来损害。另外,抗生素被吸收后在牛奶中有药物残留,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近十几年来利用中草药来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越来越多,产生了不少经验药方。
临床上,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内服补气摄血药(气虚型)或活血行瘀药(血瘀型)进行治疗。中药不仅具有抗菌消炎、收敛止血、去蚀生肌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而且还残留低,无刺激性,因而临床应用也较为普遍。主要有散剂、汤剂、子宫灌注剂等剂型。如石家庄市九州兽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孕宝”冲剂(主要由益母草、黄芩、三棱、大黄、赤芍组成),对患隐性子宫内膜炎奶牛,在发情时给药1剂(200g/头)内服,给药后4~6h输精,若奶牛未孕则在下次发情时再给药和输精;对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病牛,则给药1~2剂,每剂间隔5d,发情后再给药1~2剂,4~6h后输精;对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病牛给药2~3剂,每剂间隔5~7d,通过试验治疗效果显著。在治疗中如子宫内有脓性或黏液性物质,先进行子宫冲洗后治疗。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研制的“清宫消炎混悬剂”(主要由冰片、元明粉、黄柏、青黛等制成),制剂对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并且制剂是高渗溶液,易使子宫内黏液性和脓性物质排出。还有杭州元亨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宫净”、“宫净油”等对子宫内膜炎都有不错的疗效。
3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中兽医研究所研制的清宫液,方药:益母草、红花、桃仁等,是具有活血化瘀、排脓生肌和促进子宫收缩作用的药物,取清宫液50ml加1%痢菌净150ml进行子宫灌注;长春兽医大学研究人员用黄柏、苦参、龙胆草、益母草、穿心莲各等量,炮制成浸膏(含原药3g/ml),再配合呋喃西林1.5g等,豆油20ml等对患病牛进行子宫灌注均取得较好效果。
4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不但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还可提高奶牛子宫的自然防御机能,对各型子宫内膜炎均有较为理想的疗效。临床上有人用复合溶菌酶、乳酸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进行子宫内灌注来治疗子宫内膜炎均取得了显著效果,并改善了牛奶质量。
总之,对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应本着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并根据病程、病情合理灵活选择药物,避免动物机体产生耐药性,同时应广泛采用中草药及微生态制剂治疗本病以降低药残提高牛奶的经济价值。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