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
可能与饲料中磷不足有关。许多十字花科植物如油菜等,含磷较少,甜菜叶和青绿玉米含磷量最低,大量饲喂这类饲料可引发本病。
2.症状
此病多见于产后2~4周高产乳牛,病牛排尿次多量少,色渐深(呈红色或酱油色),粘膜苍白,贫血程度随尿液的加深而加重。脉搏、体温无明显变化,粪便干硬,整个病程发展迅速,3~5天后病牛高度衰竭,步行不稳,最后躺卧不起。重型病例,常因贫血性缺氧而死亡;轻型病例于数天内尿色恢复正常,但需3周以上方可完全恢复。
3.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计数 显微镜计数法,红细胞由正常500万~600万降至100万~200万每立方毫米。 (2)血红蛋白测定 沙利氏比色法,血红蛋白含量由50%~70%降至20%~40%。 (3)血清中无机磷测定,每升由正常7毫摩尔,降至3毫摩尔。
鉴别诊断:①酮血病。因饲喂蛋白质、脂肪丰富的饲料,而碳水化合物和多汁饲料不足,尿液有丙酮气味(烂苹果味)。②钩端螺旋体病。传染病,可视粘膜黄染或贫血,血红蛋白尿时隐时现。③膀胱性血尿。因机体缺碘引起血尿,尿中出现红细胞。
4.防治
(1)预防 喂给全价饲料,高产乳牛每天喂骨粉100~300克,少喂甜菜渣等含磷量低的饲料。
(2)治疗 重症病例,磷酸二氢钠100~200克,口服或静脉注射。恢复期病牛,可应用骨粉或补血药物。中药可用熟地黄60克、当归60克、白芍45克、川芎25克、党参60克、远志30克、甘草15克、大枣20克,煎汁灌服。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饲养户多以当地各种草、菜、农副产品、工副产品作饲料,时有因饲料处理不当而导致牛生病,降低牛乳产量和质量,甚至致牛死亡,影响养牛业的发展。现将由饲料引起奶牛患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霉玉米致病用发霉的玉米饲料喂牛,患牛表现为反刍减弱或停止,角膜混浊,黏膜黄染,腹泻,消瘦,有的精神错乱,兴奋转圈,以致昏厥死亡。
预防储藏玉米要将含水量控制在12.5%以下,对发霉较轻的玉米,可用10%的生石灰液浸泡去霉后,再用作饲料。
治疗立即停喂霉变饲料,加水灌服硫酸镁400克~600克,静注葡萄糖生理盐水500毫升~1000毫升,40%乌洛托品50毫升。
坏红薯致病牛采食含有真菌毒素的坏红薯,精神萎靡,反刍减弱或停止,便秘,呼吸急迫、困难,严重者昏迷,痉挛,直至死亡。
预防不用感染黑斑病的红薯喂牛。
治疗立即停喂坏红薯饲料。可用生绿豆、蜂蜜各500克拌匀1次内服,或用0.1%~0.2%高锰酸钾液2000毫升灌服,便秘时内服硫酸镁400克~600克,同时静脉注射25%葡萄糖500毫升~1000毫升、10%安钠咖10毫升、5%碳酸氢钠250毫升~500毫升等药剂。
烂白菜致病白菜及各种野草、野菜中含有硝酸盐,经焖煮或发热、腐烂后就会氧化为亚硝酸盐,奶牛食后会中毒。
预防菜类饲料一般宜生喂,不喂腐烂变质的青草、青菜,需煮熟的菜草要现煮现喂,别过夜,防止馊变。
治疗轻度中毒者灌服5个~7个鸡蛋清或牛奶500克,重症奶牛静脉注射1%~2%美兰溶液150毫升,5%葡萄糖1000毫升,10%安钠咖20毫升。也可用蓝黑墨水8瓶~10瓶加1.5倍水混匀灌服。
酒糟中毒酒糟中含有醋酸及醇类物质,大量饲喂也易使奶牛发病。症状为精神兴奋,行为不稳,黏膜潮红,腹下乳房四周皮肤有皮疹,便秘、下痢交替,并伴有腹痛、麻痹、虚脱等症状。
预防控制酒糟用量,干糟不超过10%,鲜糟不超过30%,禁用严重霉变的酒糟喂牛,轻度霉变的酒糟可先用1%石灰水拌和后再喂牛。
治疗内服1%小苏打溶液或豆浆水1500毫升,静脉注射5%葡萄糖1500毫升,出现皮疹的可用1%高锰酸钾液冲洗患部。
发芽土豆致病奶牛吃了含有大量龙葵素的发芽土豆或土豆茎叶,轻者反刍减弱,流涎,腹泻,腰下部出现皮疹;重者反刍停止,从兴奋不安转至沉郁,四肢麻痹,痉挛抽搐至死亡。
预防饲喂时要清除发芽、变绿和腐烂的部分,煮熟失水,并与其他饲料搭配饲喂,怀孕奶牛不喂土豆。
治疗用0.1%高锰酸钾液洗胃,内服鞣酸液1000毫升,重症奶牛静脉注射5%葡萄糖1500毫升,10%安钠咖1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