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雏鸡亚利桑那菌病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8-19  来源:中国禽业导刊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94
  河北省保定市某蛋鸡场引进鸡苗10 000只,3天后开始发病,并出现大批死亡,经细菌培养、生化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证明该病是亚利桑那菌病。 

  1 发病情况 

  雏鸡前2天未见异常,从3日龄开始发病,死亡15只,随后病情逐渐加重,死亡数量急剧增多,7日龄当天死亡100多只。到我化验室就诊时(10日龄)已累计死亡526只,鸡群中仍约有15%的雏鸡发病。为了预防鸡白痢,禽主从1日龄开始用氟哌酸饮水,发病后又改用庆大霉素饮水,效果不明显。禽主怀疑雏鸡可能感染了鸡新城疫。2 临床症状 

  病雏鸡精神沉郁,厌食,饮水量增加,结膜红肿,角膜浑浊,眼半闭或全闭,流泪,部分有白色分泌物充满眼眶;翅膀下垂,羽毛篷松,全身颤抖,步态不稳,两足伸向外侧,跖部着地呈蹲卧姿势;部分出现呼吸急促,张口呼吸并伴有罗音,下痢,排白绿色粪便,部分病鸡肛门粘有白绿色稀粪,排粪困难;有的出现神经症状,角弓反张;病后期雏鸡呼吸更加困难,呼吸加快,死前发生痉挛。 

  3 剖检变化 

  心脏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质地脆弱,表面有砖红色条纹,切面有针尖大灰色坏死灶和出血点。胆囊肿大,胆汁浓稠。脾肿大、表面有大小不等出血点。肺充血、出血,有绿豆大小干坏死灶。咽喉部有黏液,气管内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肌胃内膜不易剥离,内容物呈鲜绿色。十二指肠肠壁增厚,肠内容物呈污绿色,肠黏膜显著充血,部分脱落,盲肠内空虚有气体,肠系膜上有大小不等的干酪样病变。卵黄吸收不全,呈黑色或墨绿色。部分病鸡肾脏色变淡,轻度肿胀,并有少量尿酸盐沉积。脑血管怒张,尤以小脑血管明显。 

  4 实验室诊断 

  (1)取病鸡的肝脏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阴性杆状细菌。 

  (2)无菌取病鸡的脑、肝脏、脾接种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和S.S.琼脂,经37℃、24 h培养,见营养肉汤浑浊,管底有灰白色沉淀;营养琼脂有菌落生长,呈灰色、半透明、圆形、凸起、湿润、边缘整齐;S.S.琼脂表面有圆形、半透明、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无色菌落生长。 

  (3)三糖铁试验,产酸产气。 

  (4)将纯化培养的菌落经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测定,采用ID 32 E生化试验鉴定条,结果为亚利桑那沙门氏菌(见表1).(5)无菌采病鸡的脑组织,剪碎研磨,按1∶5加灭菌生理盐水,反复冻融3次,离心取上清加先锋霉素5 000 IU/ml,接种10日龄SPF鸡胚,0.2 ml/枚,共10枚。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胚10枚。37℃孵育,弃24 h死胚,观察120 h,结果无死亡胚,尿囊液HA试验阴性。继续盲传3代,无死亡胚,尿囊液无血凝价。 

  (6)从鸡群中随机采血20份,用微量法进行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检测。结果10份新城疫抗体效价是6log2 4份,7log24份,8log2 2份,抗体水平均合格;另10份血清没有检测到禽流感抗体。 

  (7)取1日龄SPF鸡,颈部及胸部皮下注射纯培养菌的营养肉汤0.5 ml,3天后开始发病,5天后开始死亡,其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与养殖户病鸡相同。取病鸡肝脏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到同一菌株。 

  5 药敏试验 

  按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结果如下:高敏药有头孢氨苄、氟苯尼考、新霉素和氧氟沙星;中敏药有链霉素、痢特灵;不敏感药有磺胺嘧啶、强力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 

  6 治疗 

  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采取如下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1)由于病鸡没有饲养价值,故全部剔除淘汰。 

  (2)用头孢氨苄拌料、新霉素饮水,连用4~5天,同时配合使用祛痰药和利尿药进行对症治疗;为了防止继发感染病毒病,在饲料中添加病毒灵,在饮水中添加双黄连进行预防。 

  (3)加强育雏室的环境消毒,每天要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扫,对采食、饮水器具要严格消毒,每天用0.05%过氧乙酸带鸡消毒1次。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