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困难、后肢无力等。此病虽然为良性经过,但发病面广,流行快,奶牛感染后产奶量急剧下降,部分奶牛因后肢无力长期卧地不起而被淘汰,急性病例可造成死亡,发病后怀孕牛可造成流产,故此病应引起广大奶牛养殖者的高度注意。
1流行病学调查
本病主要侵害牛,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犊牛一般症状较轻,高产牛、怀胎牛症状严重。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高温和蚊蝇多的夏季流行。
2临床观察
患牛初期食欲减退,反刍停止,体温升高到40℃~41.5℃。病牛绝大部分精神沉郁,皮温不整,奶产量急剧下降,病牛不爱活动,走路步态不稳,后肢无力,不愿站立,喜爱卧地,症状严重的牛卧地不起,四肢关节,特别是后肢关节肿胀发热,有疼痛感。本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呼吸系统的变化,呼吸急促,达80次/分钟以上。心跳加快,达104~110次/分钟。肺部听诊:肺泡音高亢,支气管音粗厉。急性病例的牛发出痛苦的呻吟声,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病牛鼻腔有透明粘稠的分泌物,每头病牛都有流泪现象,口边沾有泡沫并流出线形黏液。在部分病牛的消化道炎症,拉稀严重者有血便。尿液少而呈暗褐色。妊娠母牛发生流产、死胎。产量高的奶牛以及体重大的奶牛表现的症状最严重,死亡率也高。
3病理变化
在急性死亡的24头病例中,剖检时均有明显的肺间质气肿,发生气肿的肺高度膨隆,间质增宽,内有气泡,死前听诊时呼气与吸气过程中均可听到抹发音及水泡音,在牛的前胸、颈部、肩胛皮下及背部皮下出现气肿。21头肺水肿病例,胸腔积有多量暗红色液体,肺肿胀,表面发亮,间质增宽,内存胶冻状浸润,切面流出大量暗紫色液体。气管内充满大量泡沫状黏液、病牛发生肺水肿时听诊可听到捻发音及水泡音,心搏动亢进,消化道及十二指肠出血,肝肿大呈脂肪变性。胆囊肿大,胆汁粘稠呈墨绿色。脾脏一般无明显变化,膀胧黏膜暗黑色,尿液暗褐色。
4治疗
4.1早期病例,首先注射强心药物,然后后颈静脉放血200毫升,补充50%高渗葡萄糖溶液200~500毫升,生理盐水1000~1500毫升。
4.2病牛体温升高时,注射10%复方氨基比林30毫升或30%安乃近30毫升。
4.3抗生素治疗,防止继发感染:青霉素800~1200万单位/次•头,链霉素300万单位,肌注。四环素300~400万单位,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毫升稀释静注,25%~50%高渗葡萄糖500毫升静注,10%安钠咖20毫升肌注。
4.4高温时,每天用冷水冲洗牛舍地面,降低牛舍温度,对病牛多喂给易消化的青绿饲料,适当补给精料,保持病牛安静。
4.5对于卧地病牛除以上治疗外,再静注复方水杨酸钠100~140毫升,同时穴位注射硝酸士的宁20毫升,用此法治疗2头病牛,其中1头很快能站立并恢复正常。
4.6对于发生肺气肿、肺水肿、呼吸困难的病牛用过氧化氢输氧,并同时肌注25%氨茶碱20毫升,皮下注射阿托品20毫升。在病牛呼吸非常困难时,笔者用25%高渗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加入30%过氧化氢溶液40毫升配成0.24%溶液静滴,速度按500毫升/小时。此法在实践过程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在10头急性病例中,最多的输3次氧,最少的输1次,呼吸状况就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