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笼养蛋鸡谨防脂肪肝综合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7-23  来源:河北科技报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15
  脂肪肝综合征是指肝脏超越正常范围,有异常多量的脂肪沉着,使肝细胞和肝血管壁脆弱化,发生多数肝出血病例的鸡病。2008年2~5月份,笔者连续多次接诊笼养蛋鸡发生脂肪肝综合征死亡病例,现就此病浅析如下。 
  一、发生与分布本病大多发生于喂养自配饲料的鸡群,发生率一般占鸡群的2%~7%,严重病例突然死亡不见任何临床症状,一般多发生在初产后15周左右到产卵年度的后半期,春、夏季容易发生

  二、发生原因

  1.生理体质因素。蛋鸡在产蛋高峰期,机体大量分泌雌激素,并长期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从而刺激肝脏合成大量脂肪,使高产蛋鸡在生理上对脂肪肝综合征更敏感。

  2.饲养条件因素。脂肪肝综合征多发生在笼养蛋鸡,原因是:鸡在笼内缺乏活动空间,代谢缓慢,再加上过高的采食量,导致脂肪肝综合征发生;鸡舍温度过高,使鸡代谢强度加大,破坏代谢平衡导致脂肪肝综合征发生。

  3.饲料因素。一般情况下,饲料因素是引起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环境因素只是加强饲料不平衡的不良后果。引起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要原因是饲喂过量饲料,摄入能量过多,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不得不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不只受饲料谷物的影响,适当在饲料中加入豆油等植物油脂来平衡能量,可以减轻大量谷物能量对肝脏代谢的负担;饲料中的B族维生素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蛋鸡育成期限饲,控制脂肪蓄积,产卵期解除限制,代替以自由采食,此时容易发生过食,引起脂肪肝综合征

  4.霉菌毒素因素。霉菌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谷物和饼粕类饲料中,鸡采食含有霉菌毒素饲料,脂肪代谢降低,肝脏蓄积过多脂肪,引起肝脏出血,发生脂肪肝综合征。

  三、临床症状多数情况下鸡群产蛋正常,看不到临床症状,肌肉丰满、体重较重的鸡突然发生急性死亡。死鸡鸡冠、颜面严重发绀。

  四、剖检症状腿部和胸部肌肉苍白;肝脏表面覆盖大量凝血块;肝脏呈土黄色,表面有大量出血点或条纹状出血;肝胜先是肿大、破裂、大量出血后发生萎缩质脆,一碰即碎;腹部脂肪过度附着,鸡胃周围附有大量脂肪;其它症状不明显。

  五、诊断通过发病日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症状可以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采集病变肝脏在实验室做营养细菌培养,发现无菌落生成,可诊断为脂肪肝综合征。

  六、预防和治疗预防本病,一般的方法是在改善饲养条件、饲料质量、饲喂方法等方面做文章。

  1.减少单笼饲养密度,高温时采取加强通风和人工降温等措施。

  2.在配合饲料中适当加入氯化胆碱、复合维生素B,提高肝脏脂肪代谢能力。

  3.育成期到产卵期转变时,适当延长饲料过渡期(7~10天),而后定时定量饲喂饲料。

  4.避免使用发生霉变的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或在配合饲料中适当加入抗霉菌毒素药物如霉卫宝(美国辉瑞公司生产)。

  经采取以上措施,脂肪肝综合征可以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