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掌握共和地区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情况,笔者于2005年9~10月,对共和地区农、牧区三个乡镇家养、散养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共和县农、牧区3个乡镇的家养和散养犬,按0.5 ml/kg体重的剂量,将1.5%氢溴酸槟榔碱溶液注入口腔,服药后约40~60 min,会排出黏性液体粪样,收取其1/3粪样,用3%福尔马林溶液轻洗于搪瓷盘中沉淀片刻,弃去上清液,再进行肉眼检查。
2 结果 见表1。共检查78条牧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22条,感染率为28.21%,检出虫体1 788条,平均感染强度为81.27条,强度范围4~350条。
表1 共和县三乡镇感染细粒棘球绦虫情况
乡镇名 检查犬数(条) 感染数(条) 感染率(%) 检出虫体条)感染强度(条) 强度范围(条)
江西沟 22 8 36.37 851 106.38 30~350
龙羊 31 8 25.81 635 79.38 4~270
恰卜恰 25 6 24.00 302 50.33 2~105
总计 78 22 28.21 1 788 81.27 4~350
3 讨论 (1)本次调查对象中,有来自牧区江西沟乡的犬、来自农区龙羊和恰卜恰地区的犬。从调查结果看,牧区散养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高于农区。
(2)在3个乡镇牧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调查中,牧区江西沟乡犬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达36.37%。其原因是:该乡属于牧业乡,养犬数量较多,大部分为散养;对犬进行定期驱虫做的不好;牛羊屠宰后感染棘球蚴的脏器随意扔弃。
4 建议 为预防和控制棘球蚴病,应对犬进行定期驱虫;屠宰牛羊后废弃的脏器应按GB165481996的规定进行处理;对散养犬进行拴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