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食用碱溶液治疗牛烧伤一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5-15  来源:《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321
  2006年4月,大通县斜沟乡河滩村村民马某家中失火,因火从其家中火炕炕洞引起,炕洞旁边正好是牛圈,牛又用铁链拴住,无法逃跑,故造成牛身体左侧后腿部、乳房左侧二度烧伤,尾根处三度烧伤,左后侧一乳头、尾尖处四度烧伤。笔者采用当地民间方法:使用食用碱溶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检查

  患牛品种系黑杂奶牛,3岁龄,体重310 kg,心跳、呼吸、脉搏加快,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肌肉震颤、呻吟不安。左后腿、左侧乳房烧伤处,被毛烧光、乳房左后侧一乳头炭化,局部有水泡、疼痛明显。尾尖组织炭化,尾根处呈黄褐色凝固性坏死,受伤处皮肤与健康皮肤连接处,有水肿性,并带有疼痛性隆起。

  2、治疗方法

  在四柱栏内保定病牛,用针头刺破水泡,用5%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烧伤创面。

  生大黄300g,白芨300g,生地黄300g研细末,蜂蜜1000g,混合涂于创面,2次/d。为防止感染,使用10%磺胺嘧啶钠300mL, 40%乌洛托品60mL,糖盐1000mL混合静注;中药内服银花解毒汤。

  以上药品治疗第3d,效果不明显。第4d,改服中药败毒散,同时使用抗菌消炎药物。第5d,烧伤面感染严重,病畜精神沉郁,笔者改用当地民间治疗烧伤偏方:使用5%食用碱溶液,涂擦烧伤创面,2次/d,连用7d后,创面逐渐好转,病畜精神恢复,食欲增加。使用食用碱溶液期间,停止使用所有中西药品,要求畜主加强病畜管理,防止不洁物品污染伤口。继续使用至21d后,伤部皮肤表面稍干硬,痂皮脱落,创面愈合,留有轻度疤痕,左侧乳房一乳头缺失,丧失生产能力,尾尖缺失。

  3、分析

  碳酸钠呈弱碱性,可中和皮肤表面的酸性物质,水溶后可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能浸透并穿过毛孔及皮肤角质层,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使细胞新陈代谢旺盛,促进创面痊愈。本病例在使用烧伤常规药品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使用食用碱治疗牲畜烧伤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