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引起养禽业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有多种血清型,因而也有多种临诊表现型,近年来在我国又出现了致生殖病变型。1996年,生殖型传支发生于山东、江苏、北京等地,现已散播到全国各地,病原为IBV变异株,各品种鸡均易感,该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传统的呼吸型及肾型传支疫苗不能预防本病。自2001年3月份以来,笔者于当地禽病医院收治类似症状疾病130余例,经采用中西药结合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80%。现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1. 各品种的产蛋鸡都能发生,多见于170~210日龄,而临近产蛋高峰的蛋种鸡、肉种鸡、商品蛋鸡也有发病,病程2~7天,以产蛋下降为主要特征,死亡率较低。
2. 药物治疗情况:对患病鸡采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沙拉沙星、氨苄青霉素、喹乙醇、庆大霉素等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3. 经调查,发病鸡群多数均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防疫:在1日龄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10日龄内接种新支肾三联疫苗;14和20日龄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两次,22~24日龄接种新城疫Ⅳ系+H52疫苗;开产前接种新城疫减蛋综合油乳剂疫苗和新城疫Ⅰ系疫苗。
二、临诊症状
发病的初期,鸡群表现以“呼噜”为主的呼吸道症状,此症一般持续4~6天,采食量下降5%~15%,粪便变软或水样便。此病的特征性症状为产蛋的变化。新开产的鸡发病以后,产蛋量徘徊不前或上升非常缓慢;产蛋高峰期鸡发病时,头两天产蛋量波动不明显,2~3天以后迅速下降,一般可下降20%~40%,康复后达不到原来的水平和蛋重;老龄鸡则表现产蛋率迅速下降,不易回升。产蛋的同时,蛋壳粗糙、颜色变浅、畸形蛋增多。如无继发感染,鸡群的死淘率较低,无死亡高峰。
三、剖检变化
发病鸡无特征性肉眼变化,发病初期气管内有粘液,卵泡充血,输卵管水肿,部分鸡肠道有卡他性炎症,产蛋恢复后个别鸡输卵管充血、水肿、卵巢萎缩。
四、实验室诊断
1. 无菌采取病鸡肝组织、心血涂片,革兰氏和瑞氏染色后镜检,未见任何细菌;接种于营养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均未见任何细菌生长。
2. 取病变明显的卵巢,用灭菌生理盐水制作1:5乳剂,加入双抗,经4℃作用6小时,3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经无菌检验后,接种于10日龄鸡胚尿囊腔,0.2毫升/胚,48小时收取尿囊液,在鸡胚中传4代,第1代48小时发现有死胚现象,在第2代或第3代起接种胚出现矮化、侏儒胚等症。
3. 用感染鸡胚尿囊原液,滴鼻感染未经免疫的200日龄产蛋鸡,2~4天后出现产蛋率下降,7天后剖杀,卵泡充血、水肿、变形,输卵管明显水肿,炎症变化,而对照组正常。
五、诊断结果
根据临诊症状、剖检变化、疫苗的使用情况和实验室诊断结果,初步诊断为生殖型传支。
六、防治
1. 中药治疗
金银花50克、板蓝根50克,黄连40克、栀子50克、山豆根40克、知母30克、生地30克、玄参40克、麦冬40克、陈皮30克、桔梗40克、款冬30克、党参40克、黄芪4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方为500只鸡一天用量。将上药粉碎,药粉用开水冲浸放凉,取药汁任鸡饮用,将余渣拌入饲料中,连用3天。
2. 西药以克毒Ⅱ号(冀兽药字[1999]143233)100克,阿莫西林(纯粉)10克,蛋必增(津药添字[1998]052016)10克,兑水100升,供全天饮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倍,3天以后,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该病毒对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所以应加强环境消毒和管理工作。疫苗预防可采用先灵葆雅新支二联弱毒疫苗和农业部动检所生产的新城疫—减蛋综合症—多价传支四联油乳剂疫苗,有一定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