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是草食性水禽,一般采取放牧为主,适当补喂精料的饲养方法。在鹅群放牧时,应注意以下10点:
1.防止传染病。严禁到疫区放牧,若发现牧地有疫情,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2.防止中毒。不到有工业污水的沟渠及有毒草地去放牧。喷过农药、施过化肥的草地、果园、农田,要在15天以后才能放牧。
3.防止潮湿。鹅虽然喜欢戏水,但放牧中途休息的场地要求干燥凉爽,尤其是50日龄以内的雏鹅,更要注意防潮湿。
4.防止雨淋。40~50日龄的中雏鹅,羽毛尚未长全,抗病力较差,一旦被雨水淋湿,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和其它疾病。
5.防止追赶鹅群。鹅行走较缓慢,尤其是雏鹅最怕追赶,故在放牧过程中,切勿猛追猛赶。
6.防止惊群。鹅生性胆小、怕惊,放牧时要远离公路、铁路,以防汽车、火车等鸣笛声使鹅惊群。
7.防暑。夏季天气炎热,放牧时,应有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供鹅群休息,切勿在烈日下放牧鹅,若近处有水面,中午可将鹅群赶入水面休息,以防中暑。
8.防兽害。雏鹅和中鹅缺乏自卫能力,应注意防止野兽侵害鹅群。
9.防止丢失。放牧前、放牧过程中和返回场舍时,都要注意清点鹅群,以防鹅丢失。
10.防止鹅群体力消耗过大。从场舍到饮水处和牧地,放牧路程应控制在500m以内。在放牧过程中,边放牧边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鹅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