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区土壤氟含量高,工业污染又加重了自然界氟含量,许多地方存在奶牛及耕牛的慢性氟中毒。
它的特征是牙齿出现斑纹,腐蚀和过度磨损,机体骨质疏松。
病因及发病机理:本病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一些高氟地区土壤、水源、岩石等含有高于动物机体需要量的氟,加上工矿冶炼厂排出含氟高的“三废”物污染环境,使饲料、饲草、空气、饮水中的氟含量更高,当奶牛(或耕牛)长期摄入(包括饮用)超过生理需要量的氟,就可以引起本病的发生。
饲料和饮水中长期含有小量但为中毒剂量的氟,可以抑制前胃微生物活动,引起慢性消化障碍。
过量的氟沉积在骨骼和牙齿内,影响牙齿主要发生在它的形成期,而骨骼可发生在整个生命期,长期摄入多量氟使牙釉质发育不全,骨骼的损害是由于钙和磷过度的被转移,引起骨质疏松、软骨症,还可造成骨髓、肾、肝、肾上腺、心肌及中枢神经变性,氟还可能抑制一些酶的活性,影响能量代谢。
症状:牙齿、关节和骨骼损害是氟中毒的主要特征,开始都先反映在牙齿的病变,从轻度的斑釉到釉质缺损,牙齿磨损加快,易发生磨灭不齐,碎裂,腐蚀,感染脱落。继发咀嚼困难,消化障碍。骨骼的病变主要反映在骨组织矿物化障碍,出现骨质疏松、骨软症的症候,易发生骨折、外生骨疣、关节疼痛、跛行、步态僵硬,成年牛繁殖障碍。
诊断:本病主要为慢性经过,病程长,应注意和钙、磷代谢紊乱引起骨质疏松症鉴别。幼畜牙齿损害是特征性的,饲料、饮水、血尿中氟含量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防治:关键是脱离氟源如定期到非高氟区轮牧,在工业污染区打深层水井,一般要穿过1-2个不透水层下水质较好,或用化学药品如活性氧化铝除去含水中的氟成份;高氟地区增加饲料中钙、磷的补充和维生素D等可减轻病情,内服硫酸铝可预防慢性氟中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