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咳嗽、流鼻液、气管啰音,张口呼吸,上呼吸道炎症及气囊有干酪样物,成年鸡呈隐性感染,导致产蛋下降,饲料报酬降低,而且可在鸡群中长期存在和蔓延,还可通过蛋传播给下一代。鸡慢性呼吸道病发生以后,可以导致免疫抑制,容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产生严重的呼吸道症状,给养鸡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是危害养鸡业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一、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大小为250~500纳米,能通过450纳米的细菌滤器。在电子显微镜下形态不一,基本上是球状或球杆状,也有丝状及环状的。用姬姆萨氏染色着色良好,革兰氏染色阴性,着色较淡。本菌为好氧和兼性厌氧,鸡毒支原体对培养基的要求相当苛刻,不同的菌株对培养基的要求也可能不同。几乎所有的菌株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胆固醇、一些必需的氨基酸和核酸前体,因此在培养基中需加10%~15%的灭活猪、牛或马血清。支原体在37℃、pH7.8左右的培养基中生长最适宜。液体培养基接种前pH值以7.8左右为宜,接种后24~48小时下降到7.0以下。
支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培养3~5天可形成微小的光滑而透明的露状菌落,用放大镜观察,具有一个较密集的中央隆起,呈油煎蛋样,但某些种不呈此典型状态。
鸡毒支原体对外界抵抗力不强,离开禽体即失去活力。对干热敏感,45℃1小时或50℃ 20分钟即被杀死,经冻干后冰箱保存4℃可存活7年。在水中,15℃存活8~18天,4℃存活10~20天以上。对紫外线的抵抗力极差,在阳光直射下会很快失去活力。一般消毒药可很快将其杀死。
二、流行特点
1.本病的传播有垂直和水平传播两种方式,易感鸡与带菌鸡接触可感染,还可经过带菌鸡的咳嗽、喷嚏的飞沫传染,也可通过支原体污染的饲料、饮水传播,还可以通过交配传染。被感染的种鸡可以将支原体垂直传给种蛋,感染早期和疾病较严重的鸡群经卵传播率高。垂直传播可造成代代相传,使本病在鸡群中连续不断地发生。此外,鸡群使用由带有支原体的非SFP鸡胚制作的活疫苗,也会感染本病。
2.影响鸡毒支原体感染流行的因素除了菌株本身的致病性以外,鸡的年龄、环境及并发感染等均具有明显的影响。鸡对支原体感染的抵抗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小鸡比成年鸡易感,病情表现也更严重;单独感染支原体的鸡群,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鸡只常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呈隐性经过。如果同时感染了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或传染性鼻炎等病原体或接种了疫苗,就会使本病诱发。鸡舍通风不良,过于密集饲养,突然改换饲料,卫生不良等都可使鸡体抵抗力降低,成为该病的诱发因素。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寒冷季节发病更为严重。
三、临床症状
鸡毒支原体病的潜伏期为4~21天, 幼龄病鸡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羽毛松乱,体重减轻,鼻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直至脓性鼻液,常表现为摇头、打喷嚏等,炎症波及下呼吸道时,表现出咳喘和气喘,呼吸时气管有啰音。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时,常伴发鼻窦炎、结膜炎及气囊炎。渗出物蓄积在鼻腔和眶下窦,引起眼睑肿胀。病程较长的鸡,常因结膜炎导致浆液性直至脓性渗出,将眼睑粘住,最后变为干酪样物质,压迫眼球导致失明。2月龄以内的雏鸡感染发病时,其直接死亡率与治疗、饲养条件有很大关系,死亡率一般在5%~10%,成年鸡感染时一般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也很少死亡,但母鸡产蛋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死胚和弱胚增多,且弱雏的气囊炎发生率高。
四、剖检病变及诊断
病变主要在呼吸器官,鼻腔内充满粘液和干酪样渗出物,喉头黏膜轻度水肿、充血和出血,并覆盖有多量灰白色黏液性或脓性渗出物。气管、支气管和气囊内含有混浊粘稠或干酪样的渗出物,病程较长的病例气囊壁混浊,内部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质,若伴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还表现为纤维素性肝周炎和心包炎。
临床上很多鸡病可以引起与支原体类似的呼吸道症状,但往往都混合感染支原体,因此,如果有呼吸道症状,就可以考虑支原体的感染,再结合病理剖检可做出初步的诊断,确诊需要进行血清学检验和病原分离。
五、防治
1.接种支原体疫苗是减少支原体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弱毒疫苗既可用于尚未感染的健康鸡,也可用于已感染的鸡群,免疫保护(转37页)(接35页)率在80%以上,免疫持续时间达7个月以上。灭活疫苗以油佐剂灭活疫苗效果较好,多用于蛋鸡和种鸡。免疫后可有效地防止本病的发生和种蛋的垂直感染,并减少诱发其他疾病的机会,增加产蛋量。
鸡场要全面使用SPF疫苗,避免非SPF疫苗传播支原体及其它疫病,鸡舍内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减少水平传播的几率。平时要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注意鸡舍的通风,减少鸡群的各种应激因素,做好鸡群各种病毒病的免疫。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控制支原体感染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药物治疗应尽量在感染早期使用,并要轮换用药和联合用药,疗程一般为3~7天。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抗生素,如泰乐菌毒、红霉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等,另一类是喹喏酮类化学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它们对支原体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用法用量如下。
强力霉素:饮水给药,0.005%~0.01%,混饲给药,0.01%~0.02%,连用5~7天。
北里霉素(柱晶白霉素):饮水给药,0.05%,连用3~5天;混饲给药,0.033%~0.05%,连用5~7天。用作饲料添加剂,肉鸡、蛋鸡、种鸡混饲浓度为0.0005.%5~0.0011%,连续饲喂。
泰乐菌素:饮水给药,浓度为0.05%,连用5~7天。用作饲料添加剂,混饲浓度范围为0.001%~0.05%。泰乐菌素与强力霉素或土霉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合用,可获得协同作用。
环丙沙星:饮水给药,0.05%,连用3~5天。
恩诺沙星:饮水给药,0.05%,连用3~5天。
3.消除种蛋内支原体 阻断经种蛋的垂直传播 阻断经蛋传播的方法很多,如支原体油苗多次免疫法,种鸡投药法、种蛋内注射药品法、种蛋浸药法、种蛋孵化前的高温处理法以及种鸡疫苗免疫法等。当前用的较多的方法是将投药法、种蛋孵化前的高温处理法以及种鸡多次油苗的免疫法,或将几种方法结合应用。同时加强鸡场的消毒、隔离等生物安全措施,保证新孵出的无支原体的雏鸡不再被感染。
总之,防治鸡慢性呼吸道病将是一项复杂、长期、细致的综合性工作,首先应制定严格的生物防护措施,定期地、有计划地进行鸡场鸡舍的卫生消毒;其次,选择适当的免疫程序,适时支原体疫苗的免疫,适时的药物预防,严格消毒,定期检疫,而且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