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育雏阶段雏鸡疾病的防治工作,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也是确保养鸡成功,实现养鸡高产、高效的重要一环。为此,笔者结合养鸡生产实践,现将雏鸡在育雏阶段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维生素A缺乏病
维生素A是动物生长发育、视觉和维持各器官黏膜完整性所必须的营养物质。雏鸡缺乏维生素A时,主要表现为发育不良,视觉出现障碍,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受损,抵抗力降低,对其他传染病的易感性增高等。
(一)发病原因 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或维生素A原,维生素A因保管不当被破坏,或是由于其他疾病(如消化道疾病、寄生虫病、肝脏疾病等)造成维生素A的摄入和吸收降低等原因所致。1周龄内发生该病都是由母禽饲料缺乏维生素A所致。如母禽维生素A贮备充足,它的后代出壳 后既使饲喂缺乏维生素A的饲料,一般也在6~7周龄时才出现维生素A缺乏症状。从这个角度讲,在选购鸡苗时不仅要看种鸡的健康状况,免疫情况,还要了解种鸡的营养状况,只有3者具佳,且孵化技术得当,消毒严格时,孵出的小鸡成活率才高。成年鸡饲喂缺乏维生素A的饲料,一般要2个月以上才逐渐出现症状。所以靠饲喂情况在几天内难以断定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的多少。
(二)症状 雏鸡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消瘦衰弱,精神萎顿,绒毛松乱无光。喙和脚趾部皮肤黄色消退,易流泪,眼睑内有干酪样物质沉积,有的病雏发生干眼,视力减退。如果饲料不改进,雏鸡的死亡率颇高。产蛋鸡缺乏维生素A时,产蛋减少,甚至停止,褐壳蛋蛋壳色素减少,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都降低。
(三)病理变化 特征性的病变是口腔、鼻道、咽、食道及嗉囊的黏膜表面形成许多针尖到粟粒大小白色小结节,大的结节中央凹陷,有的形成溃疡。雏鸡的另一病变特点为肾脏苍白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里有多量白色尿酸盐沉积物。这是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A使肾脏机能发生障碍,尿酸盐不能排泄所致。
(四)防治 (1)按饲养标准配合饲料,以保证维生素A的供给。(2)合理保存饲料,尽量饲喂新鲜饲料,在饲料有效期内防止发霉、发酵、产热和氧化而破坏维生素A。(3)定期预防和治疗球虫病、蛔虫病和消化道疾病等,以确保雏鸡能充分摄入、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的维生素A。(4)发生维生素A缺乏症时,可按维生素A正常量加大3~5倍,混料饲喂,每T补加5~8万单位,1周左右即显效果。分别治疗,对成鸡可逐只喂给鱼肝油1mL,雏鸡喂0.1~0.2mL,每日3次,连用3~4d,可使鸡只逐渐康复,但长期过量饲喂维生素A时,也会出现中毒反应。
二、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是家禽正常钙、磷代谢所必需,它能促进钙的吸收,当其缺乏时,可使雏鸡发生佝偻病。
(一)发病原因 (1)添加的维生素D3不足或使用伪劣产品,实际含量不足,或过期失效等。(2)磺胺类药物对维生素D3有破坏作用,如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可引起维生素D3缺乏。(3)雏鸡发生慢性腹泻、寄生虫病和肝、肾疾患时都会影响维生素D3的消化和吸收而发生缺乏症。
(二)症状 雏鸡,特别是肉用雏鸡,易发生维生素D3缺乏症。一般在1月龄左右发生,最早的在11~12日龄就会出现症状。胚胎多在孵化的8~9d死亡。病雏症状为两腿无力,跛行,步态不稳,以至不能站立。羽毛松乱无光泽。双肢长骨增粗,跗关节肿大。胸骨弯曲、变形。肋骨与肋软骨接合部肿大突出,喙和脚爪软而易弯曲。
(三)病理变化 病雏的胸骨变形,龙骨呈S状弯曲。甲状旁腺肿大,有时体积约为正常的 8倍。
(四)防治 (1)配制饲料时应保证维生素D3的足够含量。不喂发霉、变质及过期的饲料。(2)当长期使用磺胺药物时,应在饲料中适当加大维生素D的用量。(3)及时治疗雏鸡的消化道、肝和肾脏疾患,以确保对维生素D的消化吸收。(4)维生素D缺乏时,每T饲料补加150~200万单位,连续饲喂3周,以后按正常量供给。雏鸡可喂服3~5滴鱼肝油,连用3~5d为一疗程。
三、维生素E缺乏症
维生素E缺乏主要发生在雏鸡,成鸡多不出现症状,母鸡照样产蛋,只是孵化率降低,公鸡的性功能降低。
(一)发病原因 该病主要是日粮中维生素E含量不足。此外微量元素硒和含硫氨基酸的缺乏也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
(二)症状 雏鸡发生维生素E缺乏时,主要发生3个症候群:脑软化症、渗出性素质和肌肉营养不良。脑软化症:常发生在15~30日龄,最早1周龄,最迟可见于8周龄。病雏出现共济失调,头向后仰或向下挛缩,翼和腿发生不全麻痹,行走不便,不能站立。最后多因衰褐死亡。渗出性素质:主要发生在2月龄以下的鸡。病雏精神、采食和活动不见明显异常。仔细观察仅在胸腹部皮下见豆粒大至拇指大的紫蓝色斑块,以后或消散吸收或不断加剧,以至整个胸腹部皮下积满紫蓝色液体。这种病鸡一般只在死后剖检时才能被发现。肌肉养营不良:雏鸡多于4周龄时出现症状,全身衰弱,食欲减退,无力站立逐渐死亡。
(三)病理变化 脑软化症的病雏剖检可见小脑柔软肿胀,脑膜水肿,小脑表面常见小出血点,大脑表面可见黄绿色坏死区。渗出性素质主要病变是广泛皮下水肿,特别是胸腹部皮下积聚较多的蓝绿色液体。肌肉营养不良的病变主要是肌肉出现灰白色条纹(通常叫白肌病),雏鸡主要发生于胸肌。
(四)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料中含有足量的维生素E、硒和含硫氨基酸,以满足雏鸡生长需要。发现维生素E缺乏症时,立即在饲料中添加0.5%植物油或每kg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10~20mg,7~14d为一疗程。发生渗出性素质时,给饲料中添加(0.04~0.1)×10-6的硒,疗效更佳,由于维生素E还能提高免疫抗病机能,故饲料中添加5×10-6,可使前4周雏鸡成活率及增重提高。
四、维生素B 族缺乏症
(一)雏鸡维生素B1缺乏症 可在2周龄前突然发生,呈多发性神经炎,腿麻痹,不能站立和走动,头向背后极度弯曲,抽搐,痉挛等,呈阵发性发作。最后发作次数增多,虚脱衰褐而死。病理变化为胃肠有炎症,十二指肠溃疡,皮肤广泛水肿,肾上腺肥大等。治疗量为内服维生素B12~5mg/kg体重,肌注量为0.1~0.2mg/kg体重。
(二)维生素B2缺乏症 雏鸡缺乏维生素B2的特征性症状是病鸡趾爪向内蜷曲,呈握拳状,腿部瘫痪,行走困难,被迫以飞节行走,常以展翅来维持身体平衡,腿部肌肉萎缩松弛。病的后期,腿伸开卧地,不能移动,消化障碍,严重下痢,母鸡则出现产蛋减少,孵化率下降。
治疗可内服维生素B2,雏鸡0.1~0.2mg/只,育成鸡5~6mg/只。出雏率降低时,母鸡内服量10mg/只,连用7d,蛋的出雏率可恢复正常。但趾蜷曲,坐骨神经损伤较重的病鸡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三)维生素B12缺乏症 维生素B12能防止和治疗恶性贫血,与色氨酸、蛋氨酸和核酸的合成有密切关系,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还能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利用率。雏鸡缺乏维生素B12表现为发育迟缓,饲料转化率低,食欲不佳,贫血,死亡率增加。母鸡产蛋量下降,孵化率降低,常以16~18胚龄死亡率高,鸡胚剖检时发现出血和水肿。治疗维生素B12缺乏症,除喂含维生素B12丰富的饲料(如鱼粉、肝粉、肉粉和酵母等)外,还可喂适量的氯化钴,因鸡可利用无机钴合成维生素B12。给每T饲料补加5~6g维生素B12即可提高孵化率。(山东省章丘市畜牧局 李中利) (山东省章丘市明水汇泉路84号 邮编:2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