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雏番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1-09  来源:《农村百事通》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72
    1.发病情况 2006年8月20日江苏泗阳县遇连绵阴雨,空气闷而潮湿。高渡镇某养鸭场购进的1600只12日龄左右雏番鸭相继出现拉稀、跛行、眼睛肿胀、流泪或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在间隔不足1周的时间内,先后有800余只雏鸭发病,死亡452只,发病率为50%,死亡率为28.3%。9月8日,通过泗阳县畜牧兽医站临床化验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立即采取相应防治措施,5天后病情得到了控制。
    2.症状 病鸭眼睛羞明,分泌物多。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无光泽,拉黄白色稀粪,驱赶时落群。后期出现头颈震颤,运动失调、瘫痪衰竭而死亡。
    3.病理变化 临床剖检10只病死鸭,鸭体消瘦,眼睛分泌物较多,后躯被粪便污染。心包积有黄色液体,肝肿大呈铜绿色,胆囊充盈,肺淤血水肿。气囊混浊增厚,浆膜上有纤维素性假膜,较混浊、湿润.呈凝乳状,腹腔有少量积液,肠管水肿,肠黏膜脱落,肠腔充血。
    4.治疗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改变育雏环境;庆大霉素按鸭每公斤体重2万国际单位加入饮水中服用:每50公斤饲料中添加环丙沙星原粉10克,连用5天后,病情逐步得到控制。
    5.小结 番鸭大肠杆菌病也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是鸭的常发病,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或中鸭。卫生条件较差、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的鸭场中雏鸭易发病。发病以秋末和冬、春多见,可引起败血症。本病的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较高。本次雏番鸭大肠杆菌病的暴发,是由于育雏环境密封导致通风不良,雏鸭密度过大,小气候湿热等因素引发,又因延误治疗而导致死亡增加。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