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细小病毒病于1977年由美国Eugster首次报道[1],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感染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中又以肠炎型发病较为普遍,占犬细小病毒病病例的81.25%[2],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随着养犬业的蓬勃兴起和养犬规模的不断扩大,该病广为流行,约占犬病例总数的70%以上[3],加之发病急、死亡率高,对宠物犬和肉用犬的危害很大。若采用以体液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则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1 流行病学
病毒对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但主要侵害3~4月龄的幼犬,特别是断奶前后的仔犬,常全窝爆发。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晚春和夏季多发,天气寒冷,气温骤变,饲养密度过高,有并发感染等均可加重病情和提高死亡率。纯种犬发病率比杂种犬和土种犬高。病犬的粪尿、呕吐物及唾液含有病毒(感染后7~14d粪便中病毒滴度可达109TCID50/g[4]),病愈犬的粪尿也长期排毒,是重要的传染源。病犬通过与健康犬直接接触或经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通过消化道消化道引起传染。此外,外寄生虫也能成为传染媒介。
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等,从数天到两周。病犬主要表现出血性腹泻、呕吐、沉郁、发热、白细胞减少等,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呕吐与腹泻。病初1~2d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发热(40~41℃),呕吐,且呕吐严重而持久,有的间歇发作,呕吐物呈黄色水样粘液。随后6~12h开始出现腹泻。粪便初期呈黄色或灰黄色糊状,然后变为番茄汁样或酱油样,带血、极为腥臭的水样粪便,尾部及后腹常被粪便污染,严重者肛门松驰并开张。由于病犬呕吐、腹泻不止,很快出现被毛粗乱,四肢乏力及以眼球下陷、皮肤失去弹性为主的脱水症状。最终病犬因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常于1~3d内死亡。病程长短不一,幼犬较短,多为3~5d,病死率较高;12月龄以上的成年犬病程长达7~14d,病死率较低[2]。
3 病理变化
死亡犬尸体严重消瘦脱水,肛门周围附有血样稀便。剖检可见肠粘膜(主要是空、回肠粘膜)潮红,肿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肠内容物中因混有多量血液而呈酱油色样或果酱样,有特殊腥臭味。胸腺可见萎缩、水肿,肝、脾仅见淤血变化。病理组织检查,可见小肠粘膜上皮坏死、脱落,绒毛萎缩,隐窝萎缩或扩张,数目减少、消失,上皮变性,在隐窝上皮细胞内可见有少量嗜酸性乃至异嗜性的核内包涵体[3]。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特点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须做进一步得实验室检查。
4.1 血液检查 可见红细胞压积值升高到50%~70%以上,血清总蛋白正常或降低,白细胞明显减少,发病后第4~5d降到2000~3000个/mm3[1]。
4.2 电镜与免疫电镜观察
病初粪便中即含有大量CPV粒子,因此以氯仿处理和低速离心的粪便上清为样品,经电镜检查,可发现大小均一的病毒粒子。此法尤其实用于后期病毒被凝集成团失去血凝性的CPV感染[5]。为与非致病性犬微小病毒(MVC)相区别,可于粪夜中加入适量CPV特异阳性血清,进行免疫电镜观察。由于MVC同CPV无抗原亲缘关系,样品在加入CPV血清后不产生病毒积聚现象。
4.3 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
此方法最为简便、经济、实用。由于CPV对猪和恒河猴红细胞具有良好的凝集作用,故可用HA和HI试验对该病进行诊断。血凝试验主要用于检测粪便和细胞培养物中CPV的血凝效价,用1%猪红细胞作为指示系统,HA≥1:80可判为阳性感染;而血凝抑制试验可根据发病初期和发病后期2分血清抗体效价上升4个梯度,即可确诊[1]。HI试验还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4.4 病毒分离与鉴定
可采粪便上清或组织研磨上清,滤过除菌后,犬(或猫)肾原代或传代细胞系等易感细胞,并采用接毒细胞传代的方法,可较快分离到CPV 。值得注意的是CPV属自主性细小病毒,复制时需要细胞分裂期产生的一种或多种细胞功能,因此必须将含毒样品加入胰蛋白酶消化的新鲜细胞悬液中同步培养[4]。感染的指标以检测培养物的血凝性最为简便,也可用特异荧光抗体检查感染的病毒[4,5]。
4.5 免疫学及其它诊断方法
CPV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目前已建立多种,包括乳胶凝集试验、ELISA、免疫荧光(IF)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近来已有犬细小病毒酶标诊断试剂盒在宠物门诊应用。其它方法如CPV核酸探针和PCR诊断技术也已在临床与科研中试用[5]。
5治疗
本病发病快、病程短,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且采取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除使用抗犬瘟1号、高免血清和康复犬全血外,主要是根据病情对症治疗,以输液纠正电解质平衡,控制继发感染和纠正酸中毒,增强机体抵抗力为主。
5.1对症治疗
5.1.1轻度呕吐,可不予治疗,严重呕吐的病犬可肌注0.5~2ml的止吐灵,或爱茂尔2~4ml。
5.1.2胃肠道严重出血引起便血的患畜,可肌注止血敏2~4ml/次,也可用云南白药口服或深部灌肠。
5.1.3止泻可口服次硝酸铋或鞣酸蛋白,如能再此基础上配合穴位(后海穴、脾腧穴)注射抗生素则效果更好。
5.1.4 继发感染或肠毒素引起体温升高时,肌注氨基比林1~2ml,庆大霉素2~5mg/KBW或卡那霉素5~15mg/KBW。
5.1.5当病犬出现心衰时肌注安钠咖或尼可刹米2~4ml;发生中毒性或失血性休克时,可用盐酸肾上腺素1~2ml皮下注射。
5.2补充体液
本病的脱水多为缺盐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如临床上尚不能确定脱水性质时,可按等渗性脱水补充,即先输入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按50~80ml/kg体重计算),用以补充电解质和扩充血溶量,然后输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00~1000ml,用以补充水分和供给部分热量。也可口服补液盐自饮,配方为:氯化钠3.5,氯化钾1.5,碳酸氢钠2.5,葡萄糖20g,用时加水1000ml,现用现配。脱水严重的病犬,一般伴有代谢性酸中毒,所以应补碱(碳酸氢钠),可用林格氏液100~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150ml,5%碳酸氢钠溶液50~100ml,一次静脉注射,同时配合应用Vc2~5g,氟美松25~50mg。为提高犬抵抗力,可在输液中加入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左旋米唑等),但要注意输液速度一定要慢。此外由于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还可在输液中加入病毒唑或病毒灵注射液以抗病毒。
5.3 中药疗法
中兽医认为本病是外感疫疠之邪,热动营血致使血离肠络,湿热聚于中焦、传于下焦,使胃肠传输功能失常,导致胃气上逆作呕、湿热下注成泻。治疗应清热解毒、健脾燥湿、凉血止血、降逆止呕。通常应用“白头翁汤合郁金散”加减治疗[6]。取白头翁15g、黄柏15g、黄连12g、秦皮10g、银花12g、连翘12g、丹皮9g、郁金9g、木香10g、厚朴9g、葛根12g、地榆10g、伏苓9g,水煎服或灌肠,1日1剂,连用3~5天。灌肠前先用0.1%高锰酸钾水灌肠以清洗粪道,然后将本方剂灌入。
5.4 血清疗法
早期大剂量应用抗犬细小病毒高免血清或球蛋白等生物制品可以中和体内毒。常用制剂有以下几种:犬五联高免血清(15~20ml/次,每天一次,连用2~3次)、犬三联高免血清、犬二联球蛋白。
5.6 加强护理,改善饲养条件
在治疗的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犬舍(窝)及用具等要清洁卫生,经常消毒。病初限制饮食,病重时禁止吃食,待病犬不呕吐时,可供给清洁的淡盐水,恢复期要喂以易消化的流汁熟食,做到少食多餐,严禁食肉。
6 预防
本病发展迅速,应即使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注射疫苗和驱虫。
6.1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栏舍卫生、定期用4%的福尔马林液或2%次氯酸钠消毒环境。
6.2 预防接种 搞好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最根本措施,因此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幼犬于2月龄时首免,第一年免疫2次,每隔2~3周1次,以后每年1次[6]。妊娠母犬产前20日龄免疫一次,成年犬每年接种1次[1]。目前常用的犬用疫苗有3种:五联苗,可预防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犬副流感和狂犬病;六联苗在五联苗基础上又加上1种犬冠状病毒病;七联苗在六联苗基础上再加上钩端螺旋体病。根据当地情况可酌情选用。
6.3 幼犬于20日龄第1次驱虫,以后每月预防性驱虫1次,6日龄后,每季度驱虫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