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奶牛酮病的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2-17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835

      奶牛酮病(ketosis)是奶牛泌乳早期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多由于糖类、脂类代谢障碍,动物体内酮体量异常增加并呈现临床症状,然而有的病牛并不表现临床症状。
      近年来奶牛酮病发病率呈逐渐递增的状态,不仅使治疗费用增加、高产奶牛产奶量大幅度降低、乳成分改变,同时也会影响繁殖率,使繁育率降低以及淘汰率升高,并继发母牛的营养不良和不孕症,据报道,本病可以影响后代素质,给畜牧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酮病的防治方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奶牛酮病奠定理论基础。
      一、奶牛酮病的预防
      日常科学的饲养管理对降低和减少酮病的发生有积极意义。应建立合理的饲养计划,取消可能含大量丁酸的劣质青贮料,避免干奶期过度饲喂而导致母牛过肥,确保日粮设计能最大量满足特定经济和健康需要;
      建立定期检测亚临床酮病的制度,监测集中在产前产后,产前1周隔日测定尿pH值、尿酮体1次或乳酮体1次;
      产后1天,可测定尿pH值、乳酮体,隔日1次,直至出产房(产后14~20天)。凡阳性反应的牛应及时改善饲养条件,进行对症治疗;
      添加饲料添加剂,加喂烟酸等B族维生素不仅可以提高产奶量,而且还可防治奶牛酮病;
      对有酮病史的牛,在产前1周静注20%葡萄糖5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500~1000毫升,隔日1次,对预防原发性疾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二、奶牛酮病的治疗方法
      首先要根据病因调整饲料配方,增加碳水化合物饲料及优质牧草。在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减少挤奶次数相结合的方法。酮病的治疗原则是补糖补钙、解毒保肝健胃强心、提高血糖浓度、减少脂肪动员、促进酮体的利用。治疗方法有替代疗法(葡萄糖疗法)、激素疗法(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和胰岛素等)和中草药疗法等。
      (一)替代疗法
      静脉注射50 %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每天1~2 次,连用5~10 天,以提高血糖浓度。为增加体内生糖物质的来源,可每天口服120~240克丙酸钠,连用7~10 天。Takeo sakal 等(1996)研究发现木糖醇用于提高酮病牛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的效果比葡萄糖好,注射木糖醇120分钟后血糖浓度比注射前提高近2倍,而注射葡萄糖15分钟后血糖的浓度开始下降,木糖醇对胰岛素促分泌的作用是葡萄糖的2.2~4.9倍。另外,木糖醇还可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浓度,提高甘油三酯的浓度及增强天门冬氨酸转氨基作用,改善酮病的临床症状。
      在提高血糖浓度的同时,还可以配合激素疗法,25%~50%的葡萄糖液500~1000毫升,氢化可的松1克,胰岛素50单位,辅酶A500单位混合静注,每日2次,效果显著。其中浓葡萄糖液可采用少量多次的应用原则,充分维持血糖浓度。奶牛酮病经过针对性治疗一般都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痊愈牛有时反复发作。替代疗法能及时补充患病奶牛所需的糖,增加血糖浓度,对快速缓解症状效果较好,如配合激素疗法效果更显著。
      (二)激素疗法
      肌肉注射100~150 单位的胰岛素,可以增加肝糖元的贮备。对于体质较好的病牛,可肌肉注射200~600单位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既可动员组织蛋白的糖元异生作用,又可维持高血糖浓度的作用时间。然而肾上腺皮质激素也有一些缺点,它是在消耗身体其他组织的同时刺激产生糖原异生作用,还可能在移除过剩酮体的同时消耗草酰乙酸。应用糖皮质激素(剂量相当于1克氢化可的松肌肉注射),注射后8~10小时后血糖即可恢复正常,且食欲有很好的改善,血液中酮体水平在3~5天内恢复正常。尽管应用初期产奶量下降,但治疗2~3 天后迅速升高,治疗酮病效果良好。
      (三)镇静安神疗法
      酮体本身的毒性作用较小,但高浓度的酮体浓度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加上脑组织缺糖使病牛呈现嗜眠,甚至昏迷。当丙酮还原成β-羟丁酸脱羧后,可生成异丙醇,使病牛兴奋不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应用药物缓解神精症状是很有必要的。对于神经型酮病,可应用水合氯醛口服,首次剂量牛为30克,继之再给予7克,每天2次,连用7天。水合氯醛的作用是对大脑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兴奋性,同时破坏瘤胃中的淀粉,刺激葡萄糖的产生和吸收,并通过瘤胃发酵而提高丙酸的产生。为了缓解神经症状,可用10 %葡萄糖酸钙液200~300毫升静脉注射。
      (四)中草药疗法
      有报道称可应用中药方剂增进食欲:当归、川芎、砂仁、陈皮、赤勺、熟地、神曲、益母草、广木香、麦芽、黄芪及甘草各25克,磨碎,开水冲调,灌服,每日或隔日1 次,连服3~5 次,对增进食欲、加速病愈效果较好。马洪武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奶牛发生酮病后需迅速补糖和应用生糖物质,促进糖原异生作用,缓解酸中毒及采用对症疗法,并配合健胃消食、清热利湿、益气健脾的中草药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奶牛发生酮病有一部分原因是脾胃不好从而造成生糖物质生成量的减少,中草药疗法的健脾胃作用对此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五)其他疗法
      为了防止酸中毒,可用5 %碳酸氢钠500~1 000毫升静脉注射。此外,每天补充100毫克硫酸钴,可用于辅助治疗酮病。为了增强前胃消化机能、增进食欲,可以静脉注射促反刍液:10 %氯化钠溶液500毫升、10 %葡萄糖酸钙100~150 毫升、10 %安钠咖30毫升、维生素B1注射液30毫升1 次肌肉注射。向湘春(1999)采用高锰酸钾内服法对酮病阳性牛进行治疗,酮体转阴效果令人满意。其中以0.15%浓度效果最好,有效率达85.5%,而0.1%和0.2%浓度的有效率分别只有37.5%和43.75%。
      河南省洛宁县郑兴民对因精料饲喂过多、长期运输、饥饿、过度疲劳、饲料突变引起的酮病应用25%葡萄糖1000毫升、5%碳酸氢钠500毫升、氢化可的松500毫克,一次静脉注射,一日一次,连用4天。并口服碳酸氢钠60克、甘油500克,加水500毫升,一日两次,连用5天。同时肌注维生素B121毫升×10支,维生素B110毫升×4支,一日两次,连用五天。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
      其他疾病还常继发引起奶牛酮病。治疗原则应着重治疗原发病,兼顾治疗继发病,李绪卫等对子宫炎诱发的奶牛酮病采取以下治疗方法:10%葡萄糖盐水500毫升×3瓶,四环素50万单位×10支,50%浓葡萄糖20毫升× 20支,碳酸氢钠溶液500毫升×1瓶,静注,连用4天。同时,肌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600单位,配合维生素B1,水合氯醛首次30克,加水口服,继之给予7克,每天2次,连用3天。通过上述治疗2天后,奶牛采食量渐增,7天后恢复食欲,15天后产奶量达到原有水平,30天后自然发情配种。
      三、小结
      总之,奶牛酮病是临床最常见的营养代谢病之一,也是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的疾病之一。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新的快速检测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手段逐步被人们认识与发现,奶牛酮病对养殖业的危害将逐步得到解决。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