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宠物 » 正文

狂犬病及其控制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2-13  来源:山西医药杂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48
  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病死率居所有传染病之首。一旦发病, 百分之百的死亡。迄今为止狂犬病仍是人类未征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1986 年WHO 调查150 个国家, 其中78 个国家有狂犬病流行, 全球每年约有35 000 人死于该病。20 世纪60 年代本病在我国基本呈现散发状态, 70 年代出现流行, 1985 年流行扩展到24 个省、市、自治区, 全国累计死亡病例达10 万余人。我省自20 世纪80 年代初先在雁北地区出现病例, 疫情发展很快, 至90 年代初已蔓延至全省大部分地区, 1983-1990年狂犬病发病率波动在0106?10 万~ 0140?10 万之间。控制狂犬病的流行仍是十分紧迫的防治任务。现简述本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 

  1 流行特点狂犬病毒嗜神经性很强, 对人和温血动物均易感。病毒先在犬、猫、蝙蝠、某些啮齿动物等温血动物间传播, 多数动物呈慢性或无症状经过, 少数动物发病, 特别是犬、猫、狼等。犬、猫和人类接触密切, 将病毒传播给病人, 造成人的感染和发病。 

  2 临  床人感染病毒后, 其潜伏期长短不一, 短者10 多天, 长者可达10 多年, 我省患者平均潜伏期61 d 左右。主要症状为病人烦躁、流涎、怕风、怕水、怕声及光线等特殊表现即可诊断。实验室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测实际意义不大。患者极度恐慌、痛苦, 数天内死亡。主要病理是急性脑脊髓炎改变。现在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 故病死率100%. 3 控  制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 使受动物伤害者尽量减少发病, 结合我们门诊多年的工作经验, 应做到以下几点。 

  311 应急处理: 被犬、猫等动物咬伤者的伤口, 用1%~3% 的肥皂水, 紧急情况下也可用自来水彻底冲洗伤口, 使其狂犬病毒和动物咬伤时残留之流涎排出, 然后用碘酒消毒伤口。一般伤口不要包扎, 使其暴露为好。 

  312 疫苗免疫: 凡被犬、猫等动物咬伤者, 均应立即注射人用狂犬疫苗, 使肌体产生中和抗体, 是最佳的预防措施。免疫1 个疗程后应检测中和抗体, 如抗体尚未产生者应予加强免疫, 至产生抗体为止。如被动物咬伤头、面、颈、手指、多部位(3 处以上) 咬伤或深度咬伤大量出血, 功能障碍或肌肉咬掉者, 应争取时间在12 h 内同时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使其得到被动保护。 

  313 管理及检测: 对犬等动物应加强管理, 按1985 年4 月卫生部在上海召开的防治狂犬病会议要求进行, 即对犬在城市要禁养, 对农村经批准养犬者要做到管、免、灭, 即拴养、免疫和灭犬。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与畜牧部门协作, 对犬等动物进行狂犬病监测, 一旦发现狂犬病者, 要立即杀死。这样才能把人类防治和控制狂犬病做到万无一失。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