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情况:
2007年5月15日,河南省新郑市某养殖户饲养肉鸭1500只,13日龄。养殖户反映前一天发现,整群精神不好,拉黄绿色粪便,有7-8只比较严重,第二天,病情严重,死亡130多只。
二、临床症状
我们到现场发现,整群鸭精神沉郁、嗜睡、缩颈或嘴抵地、脚软、不愿走动。有的眼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眼周围羽毛脱落形成“眼圈”。鼻孔有黏性分泌物,干枯后堵塞鼻孔,拉黄绿色或黄白色稀粪。
三、剖检:心包液增多,心包膜增厚。表面粗糙,心外膜与胸壁粘连。肝脏呈土黄色或棕红色,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膜,半透明或不透明,极易剥离。气囊浑浊增厚,有纤维素丝或块状渗出物,驱赶也不动,普遍拉绿色或黄绿色稀便。对病死鸭剖检32只,其中鼻孔有分泌物的16只(占50%),胆囊充满绿色胆汁的26只(占81.25%),心包炎的31只(占96.9%),肝周炎的18只(占56.3%),肝被膜脱落的6只(占18.7%),气囊炎的23只(占71.9%)。
四、实验室诊断
1、触片检查 取病死鸭的肝、脾及卵泡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有大量的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粗短杆菌。
2、病原分离取肝、脾、心、卵泡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恒温37℃经24小时培养后,在普通琼脂平板上有呈均匀、灰白色半透明、圆形凸起的单个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呈均匀红色单个的菌落。选取单个菌落接种到三糖铁琼脂试管中,接种时,先涂布斜面,后穿刺底层,结果为:斜面上培养基变黄,底层培养基变黄含有气泡,不产生H2S。
另无菌采取病危鸭的心血、肝脏作涂片,瑞氏染色后镜检能见两端浓染的小杆菌,并同时将心血、肝、脑等病料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在含有10%二氧化碳的环境中,37℃中培养24小时观察,可见平板上生成表面光滑、稍突起、直径约1mm的圆形小菌落;在血琼脂上不产生溶血。
由以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鸭场发生的是浆膜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五、处理:建议上午用头孢杆净+肝肿清(各半瓶)饮水。下午用禽疫肽半瓶饮水,晚上用葡萄糖粉5斤加入100斤水+VC5倍量饮水,全天饮水分3次给,连用三天。
六、回访:用药后第二天又有8只死亡,整体上大群鸭精神、食欲逐渐恢复,第三天鸭群精神、食欲、粪便等明显好转,死亡得到控制,病情基本痊愈。
七、讨论:
1、由于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血清型较为复杂,又鉴于鸭在发生传染性浆膜炎的同时,有时会交叉感染鸭大肠杆菌病,所以单纯使用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往往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有单位研制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二联疫苗,经临床试用,免疫效果欠佳,保护率较低。
2、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有重要意义。鉴于该病的传染途径可能是经呼吸道或足底部皮肤外伤感染,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鸭舍注意通风换气,降低舍内湿度以及合理的饲养密度,尤其要注重鸭舍环境的消毒,把病原菌杀灭在萌芽状态,对减少本病的发生,显得更为重要。
3、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为避免该病的再度反复发生,对连续分批饲养的养鸭户,应把以前批次鸭常发病日龄记住并作为参考,以后提前2~3天使用头孢杆净等敏感药物预防,每瓶加料100kg,连用2~3天,做到无病早防,这样能大大减少鸭群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率。
4、多次临床应用反馈结果表明:头孢杆净不仅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疗效确切,而且对禽顽固性大肠杆菌病、鸡支气管肺炎、胸膜气囊炎及蛋鸡的卵黄性腹膜炎等病的防治疗效也极为理想,治愈率在90%以上,因而也深受广大用户和临诊兽医的好评。
八、体会:
1、当鸭群发病时,饲养员要勤于观察,适当提高舍温,注意驱赶鸭群防止压死,该批雏鸭130多只死亡,大多数是鸭群扎堆压死的。
2、为防止混合感染病毒病我们在治疗时配用了禽疫肽。
3、考虑到鸭的日龄小,用药量小怕难以控制,稍微大一点害怕中毒。在用药后晚上用葡萄糖粉+VC粉饮水,其作用为补充能量、解毒、抗应激。
九、总结:
鸭浆膜炎和大肠杆菌混合染采用如下治疗效果理想:
①抗菌:选用敏感的头孢杆净。
②保肝:用肝肿清。
③防止继发病毒病:应选用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药物禽疫肽。
④使用葡萄糖、VC等提高机体能量、抗应激的药物,更有利于疾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