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牛球虫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1-10  来源:《中国畜牧报》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49
  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几种球虫寄生于牛肠道引起的以急性肠炎、血痢等为特征的寄生虫病。牛球虫病多发生于犊牛。 

  (一) 病 原 

  文献上记载的牛球虫有十余种:邱氏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拨克朗艾美耳球虫、奥氏艾美耳球虫、椭圆艾美尔球虫、柱状艾美耳球虫、加拿大艾美耳球虫、奥博艾美耳球虫、阿拉巴艾美耳球虫、亚球形艾美耳球虫、巴西艾美耳球虫、艾地艾美耳球虫、俄明艾美耳球虫、皮利他艾美耳球虫等。寄生于牛的各种球虫中,以邱氏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而且最常见。 

  邱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牛的直肠上皮细胞内,有时也可寄生于盲肠与结肠下段;卵囊为圆形或稍微椭圆形,卵壁光滑,平均大小为14.9——20微米。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牛的肠道;卵囊卵圆形,平均大小为19.6-34.1微米。球虫之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当牛吞食了感染性卵囊后,孢子在肠道内逸出进入寄生部位的上皮细胞内进行裂体生殖,产生裂殖于;裂殖于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由配子生殖法形成大、小配子体,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卵囊排出体外;排至体外的卵囊 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孢于生殖,形成孢子化的卵囊,只有抱子化的卵囊才具有感染性。 

  (二) 症 状 

  潜伏期约为2-3周,犊牛一般为急性经过,病程为10~15天。当牛球虫寄生在大肠内繁殖时,肠黏膜上皮大量破坏脱落、黏膜出血并形成溃疡;这时在临床上表现为出血性肠炎、腹痛,血便中常带有粘膜碎片。约1周后,当肠黏膜破坏而造成细菌继发感染时,则体温可升高到40——41℃,前胃迟缓,肠蠕动增强、下痢,多因体液过度消耗而死亡。慢性病例,则表现为长期下痢、贫血,最终因极度消瘦而死亡。 

  (三) 诊 断 

  临床上犊牛出现血痢和粪便恶臭时,可采用 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患犊粪便,查出球虫卵囊即可确诊。在临床上应注意牛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的鉴别。前者常发生于1个月以上犊牛,后者多发生于生后数日内的犊牛且脾脏肿大。 

  (四) 防 治 

  牛球虫病预防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①犊牛与成年牛分群饲养,以免球虫卵囊污染犊牛的饲料;②舍饲牛的粪便和垫草需集中消毒或生物热堆肥发酵,在发病时可用1%克辽林对牛舍、饲楕消毒,每周一次;③被粪便污染的母牛乳房在哺乳前要清洗干净;④添加药物预防,如氨丙啉,按O.004%一0.008%的浓度添加于饲料或饮水中;或摩能霉素按每千克饲料添加0.3克,既能预防球虫又能提高饲料报酬。 

  牛球虫病治疗可选用:①氨丙啉,按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一次内服,连用5-6天;②呋喃唑酮,每千克体重7-10毫克内服,连用7天;③盐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2毫克,连用7天。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