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浅谈肉鸡消化不良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1-07  来源:《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03
  肉鸡消化不良的直观特征是在粪便中残留饲料小颗粒,如残留多量玉米时,粪便呈黄色。由于消化不良,就意味着肉鸡肠道不能充分吸收饲料营养成分,使饲料转化率降低,肉鸡生长缓慢,色素沉着减少;有时会引起腹泻或继发其它疾病。

  1、引起肉鸡消化不良的原因

  1.1传染性因素

  1.1.1鸡感染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吸收不良反映,表现为鸡群均匀度差,许多鸡生长发育不良,嘴脚苍自,羽毛蓬松,有时候还见关节肿胀,跛行等症状。

  1.1.2球虫病是最能引起肉鸡肠炎和消化不良的原因之一,特别是慢性或无血粪便的小肠球虫病更容易被人忽视。当球虫的裂殖体在肠上皮细胞中大量繁殖时,破坏了肠粘膜,引起肠炎和上皮细胞的崩解,消化机能因而发生障碍。

  1.1.3细菌性肠炎,如鸡的自痢、伤寒、副伤寒和大肠杆菌病等都会引起鸡的消化机能紊乱,从而导致消化不良。

  1.2非传染性因素

  1.2.1热应激时鸡饮水量增加,使胃的酸度降低(正常胃液的pH值为0.5~2.5)影响了酶的活性,故在冷热交界的夏初及夏天,以饮水量及采集量较大的中大鸡易发生消化不良。

  1.2.2饲料碾磨粗糙,肉鸡不能充分消化吸收。

  1.2.3肉鸡离地饲养,从未采食过沙粒的肌胃,胃壁比较薄,机械性磨碎功能减弱。

  1.2.4饲料中有抗营养因子存在,如使用了含丹宁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菜籽饼、小麦、高粱及生豆粒或豆饼等。

  1.2.5饲料霉变而含有霉菌毒素,或饲料中存在动物性蛋白质的降解物-生物胺,有时可能是添加到饲料中的脂肪变性,这些物质均能干扰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1.2.6某些鸡场在饮水中含硝酸盐过高,能引起肉鸡腹泻及吸收不良,如某个鸡场经常出现非传染性腹泻,应采取水样测定硝酸盐的含量。

  1.2.7饲料中食盐含量偏高,鸡饮水增加。另外在某一段时间内,特别是鸡饥饿时采食过快,量过大,这两种情况下,营养物质快速通过胃肠道,引起了消化吸收不良或拉水样粪便。

  2、预防措施

  2.1针对传染性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种鸡应接种呼肠孤病毒疫苗来预防其后代发生呼肠孤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吸收不良综合症,发生消化不良又有下痢的症状时,可试用盐酸氟哌酸或其它抗菌药物。如果发生球虫病,应选用有效的抗球虫药防治。

  2.2养鸡户可自行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用量为0.2%,酶制剂如佳酶或溢多利,用量为0.1%。

  2.3从小鸡开始,定期在饲料添加0.5%的沙粒,沙粒度可随着鸡日龄增长而增大,这样可使肌胃加厚,机械性消化能力加强。

  2.4饲料厂粉碎机的筛网的网孔可改为2.5~3mm。使玉米豆粕等充分碾磨成细小颗粒,有利于鸡消化吸收。

  2.5注意防暑降温,减少热应激及控制饮水量。

  2.6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环境,定期消毒,增强鸡的抗病力。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