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产蛋鸡群中出现了一种以产蛋率下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给广大蛋鸡饲养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山东省家禽所禽病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对该病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该病是由一种新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通过研制出灭活疫苗,临床应用后,能够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1 发生和流行情况
自2002年的秋季开始,首先在山东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潍坊、莱芜、济宁和济南等地蛋鸡饲养比较集中的地区发生,后来在山东省的其他地区也相继发生,在与山东省接壤的河北馆陶、邱县、大名、清河等县也出现该病。
该病的特点是传播迅速、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有的地区80%的蛋鸡场发病,肉种鸡场发病相对较少。该病前两年多在冬、春季发病,后来季节性变得不明显。开始发病时多在180日龄左右,而后来产蛋高峰过后的鸡群也发病,但仍以产蛋高峰期的鸡多发。由于不造成死亡或仅有极少鸡死亡,发病初期多不引起注意,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过后精神和食欲恢复正常,但产蛋率降低。
2 症状和剖检变化
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自然恢复或用药几天后呼吸道症状消失,产蛋率开始下降,在7~14d降至最低,产量率一般下降40%~60%,严重的产蛋率由90%以上降到20%以下,甚至绝产蛋。同时异常蛋增多,约占产蛋总数的10%~15%,高的占35%左右,褐壳蛋蛋壳颜色变浅。鸡群的精神、采食、粪便基本正常或完全正常,或仅有轻度腹泻,鸡群死亡率在正常范围内。出现产蛋下降后用药无效,约在发病25~35d后产蛋率开始缓慢回升,但恢复不到原有的产蛋率,一般回升到60%~65%,好的能回升到80%左右,而且增加的几乎全是异常鸡蛋。
解剖病鸡无明显的病理变化,仅有个别鸡卵泡充血、变形,有的卵泡破裂,输卵管萎缩。
3 实验室诊断
取发病鸡的气管、输卵管、肝脏等组织,无菌剪碎,加入适量灭菌生理盐水和1 000U双抗,于玻璃匀浆器中研磨处理,反复冻融3次,4 000rpm离心30min,取上清液,接种11日龄SPF鸡胚,弃去24h内死亡胚,收获72~96h死亡胚或活胚尿囊液,盲传7代。前1~3代未出现异常胚和死亡胚,盲传至第4代时,开始出现卷缩胚,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鸡胚死亡率增加,第6、7代时100%SPF胚表现侏儒化,卷缩,50%胚出现死亡,死亡胚胚体水肿、淤血和出血。HA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毒不能凝集鸡的红细胞,但该分离毒经1%胰蛋白酶37℃处理3h后,能凝集鸡的红细胞,该凝集特性不能被特异性血清中和。SPF鸡胚中和试验结果证明,该分离毒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都有明显的区别,它们之间有很弱的相关性。攻毒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毒不能使雏鸡和育成鸡感染发病,但可使产蛋鸡发病,引起产蛋鸡的呼吸道症状和产蛋下降。综合上述分析,该分离毒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但不同于肾型和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一种变异株。
4 疫苗制备
用第7代鸡胚尿囊液灭活后与吐温-80制成水相,再与白油、司本按一定比例进行乳化,制备灭活油苗,对制备好的疫苗进行安全试验和效力检验,合格后低温冷藏保存。
5 田间试验
将制备的油苗在聊城的莘县、淄博的临淄、潍坊的昌乐等地给开产前蛋鸡群接种,每只鸡按0.5~0.7mL肌肉注射,全部跟踪到350日龄左右,对使用效果进行统计。
结果表明,免疫鸡群保护率在90%以上,所免疫鸡群都能安全渡过产蛋期,仅有个别鸡群由于接种时间太晚、剂量不足等而导致产蛋率略微下降(在1%~8%),而没有接种疫苗的鸡群产蛋率下降明显。
6 注意事项
(1)使用剂量应根据鸡的体重大小来定,大型的鸡应加大剂量,剂量不足会影响效果。
(2)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将免疫程序调整为:110~120日龄首免,150~160日龄二免,每次0.5~0.7mL。
(3)鸡群发病后应淘汰停产鸡,调整饲料,适当增加维生素,降低粗蛋白质和能量水平,添加氯化胆碱,以防止鸡过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