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主要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1-01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83
  鸭病毒性肝炎由滤过性病毒引起,是一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
    一、病症
    幼鸭多突然发病,精神萎靡、缩颈拱背、脚软站立不稳、离群、眼睛半睁半闭、表现嗜眠状态,有些病鸭排菜绿色或白色液状稀粪,后期出现运动失调,死前呈角弓反张。在流行高潮,也有不少出现流泪、单眼或双眼失明。一些病鸭突然倒地死亡而无任何症状,病程几小时或1~2天。患病小鸭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即使加强饲养,体重也达不到上市标准。
    二、防治方法
    1.免疫种鸭: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在母鸭产蛋之前2~3周肌肉注射,孵出幼鸭能获得被动免疫,以抵抗感染;也可选择在产蛋低峰期进行,以免影响产蛋。
    2.免疫雏鸭: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免疫1~3日龄雏鸭,一般注射后5天可产生较强免疫力,且保护期较长。
    3.蛋黄液防治:用鸭肝炎活毒疫苗分别注射1日龄、2~4周龄和产蛋前1个月、半个月的种鸭各1次。最后一次免疫后半个月至半年内产下的蛋,其蛋黄含有高免抗体。可用70%酒精对其蛋壳进行涂抹消毒,然后置0℃以下冷藏,可保持2个月内有效。需用时,以无菌操作法取其蛋黄,加入蛋黄重量3~4倍的生理盐水,轻轻摇匀,再加入适量青霉素、链霉素。雏鸭刚出壳时,在腿皮下注射这种抗体液0.5~1毫升,可预防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初发病鸭立即注射1~2毫升,能起到治疗作用;重病鸭隔12~36小时重复注射1次,治愈率95%左右。
    4.中药防治:每100只小鸭1天的药量为茵陈、黄柏、桅子、钩藤、荆芥、防风、胆草各6~15克,黄芩、金银花10~15克,板蓝根15~30克,柴胡6~9克,神曲、甘草、麦芽或谷芽各10~15克,加水煎煮浓缩至约150毫升,再加蜂蜜30~50克、健康猪或禽的胆汁6~10毫升与之混合均匀,再与饲料拌匀喂服或每只鸭灌药液1.5~2毫升。连用3~5天,大群病雏鸭成活率在92%左右。
    5.辅助治疗: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氟哌酸粉0.1%~0.25%或复方敌菌净0.04%~0.08%,连喂3天;有条件的也可肌注聚肌胞。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