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变位在临床上不多见,笔者参与治疗多例,现将几例肠套叠总结归纳如下。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病例1:双城市水泉乡胡某的1头黑白花奶牛,7岁龄,2002年9月13日下午畜主发现该牛食欲、反刍消失,排少量稀粪,从肛门排气,且出现不愿站立,频频回顾腹部,站立时后肢踢腹等腹痛症状。找当地兽医诊治,至15日不见好转,但腹痛症状消失,一天未见排粪。喝水后腹胀,转入我校兽医院诊治。
临床检查:体温38.9℃,脉搏96次/分,病牛耳尖发凉,结膜充血,皮肤弹性降低,眼窝轻度塌陷,呈中等程度脱水;听诊第1心音增强、第2心音减弱,腹部胀满,腹围增大,瘤胃内充满气体、蠕动音消失,肠音消失,导胃后测瘤胃内容物PH6.0,呈酸性;冲击式触诊右腹部出现荡水音,进行腹腔穿刺检查发现穿刺液呈淡粉红色,镜检有大量红细胞,血液学检查白细胞总数增多;进行直肠检查时发现直肠内干涩,入手有阻力,内有少量黑色粪便、被覆粘液,右侧腹腔摸到充盈肠段,盲肠空虚。
病例2:双城市乐群乡关某自养奶牛,4岁,2002年7月5日发病,症状基本同病例一,找当地兽医治疗无效,7日来我院求诊。临床检查:体温38.5℃,脉搏88次/分,病牛瘤胃内容物稀软、蠕动音消失,肠音消失。冲击式触诊右腹部出现荡水音,腹腔穿刺液呈淡黄色。直肠检查时发现直肠内干涩、空虚仅有少量黑色粪便,被覆粘液。
病例3:双城市朝阳乡李某自养奶牛,9月龄,2002年9月21日发病,症状基本同病例1,找当地兽医治疗无效,24日来我院求诊。临床检查:体温39.0℃,脉搏92次/分,病牛瘤胃内容物稀软、蠕动音消失,肠音消失。冲击式触诊右腹部出现荡水音,腹腔穿刺液呈淡红色。右腹部叩诊呈鼓音。
2 诊断
根据腹痛病史、右腹部冲击触诊荡水音、腹腔液的变化、肠道不通、保守疗法无效及直肠检查等诊断为小肠变位,决定手术治疗。
3 手术治疗
柱栏内站立保定。腰旁神经干传导麻醉配合术部浸润麻醉。右肷部中切口,切口长直5~20厘米,切开皮肤、腹外斜肌、腹内斜肌,按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腹横肌,及时止血,清创,腹膜皱襞切开一小口后扩创,向前推移大网膜,通过网膜间孔进行腹腔探查,发现部分小肠空虚,部分小肠及真胃内充满液体及气体,检手触到圆柱状、有弹性、充实、腊肠样肠段,判断为回肠套叠。双手小心将其牵引至切口外,发现3例病牛此段肠壁颜色变黑,高度充盈。决定切除坏死肠段,进行肠断端吻合术:对切除的肠系膜于健区进行血管双重结扎,肠管预切口处内容物挤向两侧,用两把肠钳于预切口两侧钳夹,剪掉坏死部分,并拢两侧肠断端,用5号丝线螺旋缝合肠壁全层,用温生理盐水冲洗,涂抹青霉素后做浆膜肌层库兴氏缝合,肠系膜结节缝合,肠壁无浆膜三角区加一针钮孔缝合,去掉肠钳,检查缝合确已严密,用温生理盐水浸泡,肠壁有蠕动,送回腹腔复位,冲洗腹腔、清理炎性产物后向内撒布72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用 12号丝线分别螺旋缝合腹膜、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用18号丝线结节缝合皮肤,整合皮肤创缘,涂碘酊,装置结系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