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耕牛夏秋季凉水避暑引发疾病的病例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0-2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91
  石台县位于皖南山区,水库、山塘、沟渠众多,在夏、秋季节,因为天气炎热,农民习惯将耕牛放于深水中进行避暑,同时还可以防止蚊蝇骚扰,由此引发了本病的发生。笔者从事兽医职业以来,共发现和诊治该病12例,发病情况基本相同,现作以下介绍。 
  一、发病原因 
  1、耕牛避暑水的深度过深。在山区,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修建了许多水库、山塘和山间沟 溪,其中蓄积水量较多,大多数水深1-3米,水库的水更深,这样为耕牛夏秋季水中避暑创造了有利条件,许多农户喜欢把耕牛放入水中避暑,为本病的发生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2、水的温度低。由于山区日照短(8小时左右),光照弱,而且水库、山塘水较深,所以水温较低(15-25℃),特别是山泉水温更低,因此耕牛在此水中避暑,将形成较大的温差,牛的体温被冷水浸泡,时间一长,造成了耕牛体温逐渐下降,引起疾病的发生。 
  3、耕牛浸入水中的时间过长。耕牛水中浸泡时间过长属人为因素,在夏秋农忙时,因天气热,农民放牧耕牛多选择在清晨和傍晚,避开天气高温时期,待清晨放牧结束后于上午8点左右为了给耕牛避暑将耕牛放入水库、山塘或山间沟溪及泉水中,于下午5点左右才将耕牛牵离水中再进行放牧,由此耕牛放入水中时间达8-10小时,这样长时间浸泡导致病症的发生。 
  二、发病症状。病牛体表冰凉,体温34-36℃,体温短期内不易恢复,心跳减慢,呼吸减弱,四肢无力,不愿行走,精神沉郁,不食,瘤胃蠕动减弱。 
  三、治疗措施。根据病因采取对症治疗,强心、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兴奋性。 
  1、安钠咖或樟脑磺酸钠肌肉注射,每日3-4次。2、10%葡萄糖1000-2000毫升静注,每日1-2次,一般经过1-2天的治疗转为正常。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