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鸡坏死性肠炎由魏氏梭菌A型或C型引起,以鸡的急性死亡、生长受阻、排煤焦油样和灰白色稀粪为特征。
【病因/病原】 魏氏梭菌为两端稍钝的大杆菌,有夹膜,易形成芽孢,幼年培养革兰氏阳性,易为一般苯胺染料着色,生长条件要求高。在自然界分布广,土壤、饲料、污水、乳汁、粪便等均可分离得到。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极强,魏氏梭菌A型或C型能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坏死性肠炎、人畜肠毒血症等。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人及所有的畜禽均易感。
2.发病年龄及季节 11周龄以下的鸡易感,尤以3周龄以下鸡最易感。4~9月发病率高。一般散发。
3.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污染的尘埃和垫料、变质的蛋白质饲料为传染源,经消化道和伤口而传染给健康鸡。
【病理学】 病变主要在小肠后段,有弥漫性粘膜坏死,小肠内充满气体,肠壁充血、瘀血,或因附着伪膜而肥厚、脆弱,剥去伪膜可见粘膜坏死性炎症,肠内容物少,呈白色、黄白色或灰白色,有的呈黑红色。盲肠内有陈旧性血样内容物,慢性者多在肠粘膜形成伪膜。
【症状】 1.急性型 以突然发生、急性死亡为特征。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甚至绝食,可视粘膜苍白,排红褐色或黑褐色煤焦油样粪便,粪便中可见粘膜。多数病鸡不显任何症状而死亡。
2.慢性型 鸡生长受阻,排灰白色流体稀粪,最后消瘦衰弱而死亡,耐过的鸡多发育不良,肛门周围常有粪便污染。
【诊断】 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断,确诊须经实验室诊断。取病料接种于血液平板,37℃厌氧培养12小时,魏氏梭菌有溶血现象,即可确诊。
【治疗】 对已发病的病鸡,可用青霉素杆菌肽、环丙沙星饮水,或拌料单独饲喂或灌服。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也有一定疗效,但应注意防止用药过量而发生中毒。
【防治措施】 平时防制措施 加强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平时卫生和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