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活菌制剂对肉仔鸡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4-21  来源:《中兽医医药杂志》  作者:倪耀娣,李睿文等  浏览次数:287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1 .1 .1  微生态制剂的制备  SPF成年鸡200只,无菌取其盲肠内容物按1∶10制成悬液,取样检其沙门氏杆菌、溶血性大肠杆菌、球菌阴性者为合格。将制成的悬液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接种所用的液体培养基121 ℃灭菌15 min,冷却后再接种),置恒温32 ℃摇床培养48 h。将培养液离心(5 000 g)20 min ,单独收集菌体细胞用腐植酸(游离腐植酸含量为31%,含N量4%)吸附并混合,即为本实验所用的活菌制剂产品,该活菌数为5×108 CFU/g ,将该产品保存于4 ℃以下备用。

  1 .1 .2  试验用鸡  1日龄AA肉鸡200只,平均分成4组,每组50只,同组雏鸡放进一个鸡笼(480~480 cm),笼内温度距笼底5 cm处,控制在30~32 ℃,环境温度20~25 ℃,相对湿度30%左右。

  1.1.3  沙门氏杆菌强毒株  河北省生物研究所提供沙门氏杆菌强毒株,批号80-552,经肉汤培养计数,攻毒量4 000万菌落形成单位/鸡。

  1.1.4  VH-28/86-120三联弱毒苗  购自北京生物制品公司。

  1.2  试验设计与日粮组成

  1 .2 .1  日粮组成  整个试验期分为二个阶段,1~4周为前期,5~8周为后期,二个阶段所用的日粮自行配制。

  1 .2 .2  试验设计  将本实验的4个组中第一组、第二组笼内孵出1~3日龄的雏鸡50只,每天灌服混合菌液(含活菌109 CFU/g)05 ml ,连服7天。第二组、第三组7 d后用沙门氏菌攻击,第三组次日用氟哌酸抗生素拌料(50 ppm),第四组为对照组,各组于8日龄时每只鸡滴鼻VH-28/86-120三联弱毒苗。

  1.3  样品的采集和检测指标

  1.3.1  生长实验及屠宰实验  实验用鸡以组为单位统计40日龄平均体重和料肉比,并记录鸡群1~8周健康状况、死亡只数和计数鸡群死亡率、成活率。

  1.3.2  盲肠微生物的计数  实验鸡50日龄时,各组随机抽取5只鸡屠宰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盲肠内容物,并置于厌氧稀释液中,边均质边进行梯度稀释,将内容物放进Broth 培养基中以供微生态分析用。根据食品微生物鉴定方法提要 (APHA1976)所提供的方法对乳酸杆菌、总厌氧菌、大肠杆菌进行计数,所有的数据经   Excel统计并应用SAS(1989) 统计分析软件包括对数据进行 GLM方法统计分析和多重比较。

  2  试验结果

  2.1  生产性能的变化

  口服微生态制剂第一组比第四组在增重方面差异极显著(P<0.01) ,在降低肉料比方面差异亦极显著(P<0.01),见表1。

  表1   肉仔鸡平均体重和料肉比(略)

  从表1结果可见:第一组比第四组平均体重能显著提高,比对照组增加16.58%;料肉比比对照组降低8%,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其主要原因:未处理的雏鸡胃肠道发育不完善,同时现代化、集约化生产使肉仔鸡肠道微生物的定植较慢,且微生态平衡较易被破坏,当饲喂了有益的活菌制剂后,使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发生了变化,正常微生物在体内生长旺盛,可以增强畜禽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减少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而提高生产性能。

  2.2  盲肠中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的数量变化

  结果见表2。

  表2  盲肠中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的数量变化(略)

  从表2看出:添加活菌 A日粮组盲肠厌氧菌数明显高于C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与加氟哌酸B组差异不显著(P>0.05),B组实验鸡盲肠大肠杆菌数略高于A、C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从乳酸杆菌数量看A、B组数量均高于C组,差异极显著(P<0.01)。这是因为喂活菌制剂使雏鸡体内减少抗生素药物用量,不仅促进雏鸡生长,而且由于体内的大量有益微生物的活化作用,提高肉品质。从实验鸡盲肠微生物的数量看,添加活菌制剂对降低肉鸡盲肠中的大肠杆菌数、增加有益菌乳酸杆菌有一定的效果。

  3  分析

  正常动物肠道内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田允波等(1999)认为,一般情况下猪肠道内优势种群为厌氧菌(占99%以上,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只占1%),其中主要为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但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兼性厌氧杆菌等显著增加,专性厌氧杆菌显著减少,这可能诱发动物腹泻、下痢等,但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使优势种群得到恢复,而使动物处于正常状态。通过本试验得出,添加微生态制剂使肉鸡生产性能的提高归因于乳酸杆菌的作用,也吻合了乳酸杆菌平均数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的结论(P<0.01)。研究发现:乳酸杆菌在其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乳酸,由Veillinlla  alcaleascens 代谢能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VFA)(Czyli et al,1988),使肠道pH值降低,而VFA有抑菌及杀菌作用,能阻止病原菌在肠道内的生长繁殖,同时乳酸菌可产生乳酸链球肽,对肠道黏膜起到占位性保护作用,所以它能减少盲肠中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衍和寄居,使微生态平衡更趋于稳定。本试验大肠杆菌平均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  任何一个生态群落中种群的结构和数量的组成都是外部环境作用的结果,对于肠道微生物菌群而言,乳酸杆菌的增加源于所添加的微生态制剂,活菌制剂其来源于健康动物的正常菌丛,使雏鸡快速建立正常菌丛,通过种群自身的繁殖和代谢,可产生多种有益微生物,包括厌氧菌数也明显增加,而肠道正常菌群中99%是厌氧菌,正是这些正常菌群在肠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抵抗病原菌的侵入,增强抗病能力。

  4  结论

  口服微生态制剂的雏鸡,50天屠宰后盲肠中微生物的数量以乳酸杆菌占绝对优势,比对照组增加111%,抑制了有害菌在肠道内的作用,增加了IgG免疫因子和提高了营养成分的吸收率,因而使肉鸡的生产性能增加。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