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肉鸡小肠球虫病继发坏死性肠炎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9-17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36
   夏季的肉鸡饲养场常常发生一种以粪便稀薄、水样、恶臭,个别鸡拉肉样粪便,饲料消化不完全,鸡体日渐消瘦为特征的疾病。经过诊断为球虫并发坏死性肠炎,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症状 病鸡呆立,翅垂,缩颈闭眼,毛乱,不愿走动。随天数的增加,鸡体渐瘦,冠和腿部皮肤苍白,采食少;多排水样稀便或饲料样粪便,严重者排深褐色或红色胡萝卜样粪便,有刺鼻的恶臭味。 
  (二)解剖病变 病鸡机体消瘦、脱水,皮肤不易剥离,鸡肉绀红或发紫;嗉囊肿胀,充满积食或大量积液;肝肿胀,呈深红色,个别有坏死灶;少数肾脏肿胀。 
  肠道病变有以下几种情况:(1)病鸡肠粘膜脱落明显,内有未消化的饲料,肠道呈片状或树枝状出血,个别出现溃疡,约占发病鸡的30%。(2)小肠特别是中段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肠内容物呈淡灰色、淡红色或淡褐色,约占发病鸡群的30%。(3)小肠内大量出血,有大量干酪样物质,小肠的粗细增大两倍以上,约占发病鸡群的10%。(4)小肠后段肠壁脆弱,肠管扩张,充满气体和粘液,肠粘膜上附有疏松或致密的黄色或绿色假膜,有时可呈现肠壁出血,病变呈弥漫性,并有病变形成的各种阶段性景象,约占发病鸡群的30%。(5)十二指肠有麸皮样假膜,黏膜发红. 
  (三)病因分析 球虫在肠上皮细胞中大量增殖时,破坏了肠粘膜的完整性,引起肠管发炎和上皮细胞的崩解,发生消化机能障碍,营养物质不能吸收。上皮细胞的崩解能产生毒素,引起自体中毒。由于肠粘膜的完整性被破坏,细菌侵入而发生继发性感染,其中最易侵入的为魏氏梭菌等厌氧菌,引起肠粘膜坏死、脱落,进而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料肉比和养鸡的生产效益也直接受到影响。若同时感染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病则死亡率显著增加。 
  (四)防治措施 (1)雏鸡和成鸡严格实行隔离饲养,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保持鸡场适度干燥清洁,避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防止鸡粪污染饲料与饮水,及时清除粪便,减少细菌污染。(2)上午使用地克株利和维生素K3饮水,下午使用庆大霉素加甲硝唑拌料,均按说明量,连用3~5天,症状消失后,间隔两天再投服3天。 
  (五)诊疗体会 (1)坏死性肠炎多在小肠球虫病中继发,因此在气温多变、高温潮湿的夏秋交替季节一定要严格控制小肠球虫病的发生,可在肉鸡10日龄起交替使用抗球虫药至出栏前一周。治疗肠炎用药时必须和抗球虫药同时使用。切不可单治,最好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尽量使用原来没用过的药物,效果更佳。(2)该病发生后,肠粘膜脱落,肠粘膜下层及肌肉层出血、坏死,严重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故饲料大部分原样排出,腐败后呈刺鼻的恶臭味,整群鸡表现为吃料减少,身体逐渐消瘦。(3)因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在前期死亡率低,不表现任何症状,等到发现时已受到影响,因此一定要搞好环境管理和药物预防,避免因此带来的料肉比高、死亡率高及药物成本过高等损失。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