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初秋时节畜禽饲养应注意的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9-13  来源:中国兽医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63
一、秋季气温特点:进入秋天气温由温湿性气候逐渐转变为冷湿性气候,这种变化是由于夏季尤其是7、8月份雨水较多,气温高,造成空气湿度加大,形成了潮湿闷热天气,这种环境不利于各种畜禽的生长发育。秋季由于冷湿性气候,日照时间短,就形成了昼夜温差较大的特点。

  二、秋季气候对畜禽生长的主要影响

  季节的变化首先反映在温度的变化上,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是秋季明显的特征。由于温度的变化就会对畜禽个体造成应激反映。所谓“应激”简单说,就是畜禽对环境变化刺激的适应能力。主要影响生长中和繁殖中畜禽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育,很易引起动物的疾病发生,主要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同时要注意部分传染病的发生,如猪瘟等。

  三、秋季饲养畜禽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主要从管理技术和营养方面入手,解决畜禽的应激问题,养好秋季畜禽。尤其是肉鸡饲养户,歇复结束了9月初即将进雏,就更要注意秋季的饲养问题。

  1、控制好畜禽舍的温度

  一般生长畜禽适宜的温度为25-27间。环境温度变化直接影响舍内温度控制的效果,尤其是生长肉鸡和产蛋鸡,控制舍温是非常重要的。控制舍温主要是注意夜间保温,白天通风。针对规模较大的肉鸡场,如果夜间温度低于17度时应考虑加温。同时还要考虑为了保温而造成夜间舍内空气污浊问题,要注意观察。另外为防止气温过低或过高对家畜生长的影响,放牧和舍外活动时要避开低温和高温时间。

  2、重视畜禽的营养需要

  加强营养增强畜禽抗病能力,是减少环境应激反映给畜禽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应激发生率的重要手段。在坚持执行饲养标准的情况下,要注意饲料的质量,确保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充足。蛋白质是畜禽生长发育和增强抗病能力的营养源,脂肪是畜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能量来源,二者缺一不可。如: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动物油等。

  3、科学管理

  除控制好舍温度和加强营养外,还要加强管理。一是要加强家畜的舍外运动,尤其是种用畜和繁殖母畜,适当增加与外界环境接触,促使家畜得到锻炼更有利于过渡至冬季,还可抢到秋膘提高抗病能力;二是保持畜舍和畜体卫生,畜舍要清洁干燥,定期消毒,畜体要洁净不沾粪便。

  4、控制疾病的发生

  要按各类动物免疫程序,严格进行免疫。在控制普通病的同时注意传染病的发生。秋季防疫即将开始,养猪户等要按动物卫生部门要求做好防疫工作。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