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 » 正文

初秋养兔三件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9-04  来源:山东畜牧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53
度过了夏季的炎热,迎来了初秋的凉爽,初秋天气凉爽,适于家兔的生存与繁殖,因此初秋兔事的要点首先是抓繁殖,尽快地出生一批仔兔,在春节前后出售,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一、提高受胎率
  初秋配种,不利的因素较多,如:母兔发情不正常,公兔精液品质低劣,死精较多,配种受胎率低等等。如果采取人工授精法,可将采集的公兔精液经镜检后,质量差的淘汰。如采用自然交配和人工辅助交配,可采取以下措施:
  1、异性诱导母兔发情:将不发情的母兔放进公兔笼中,任由公兔对母兔追逐,爬胯刺激,每次最多半小时,一般在第二天,最多在第三天,母兔即可发情,能够顺利接受公兔交配。
  2、激素催情:常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一般注射后20分钟,即可将母兔放进公兔笼中进行交配。
  3、阴户按摩催情法:一手拎起母兔的后颈皮将兔提起,另一手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尾巴,掌心托起兔体,拇指在母兔阴户上方按摩,一般10分钟后,母兔阴户会红肿甚至发紫,然后将母兔放入公兔笼中,不一定会很快与公兔交配,往往在第二天才能配种成功。也可以在阴户涂抹碘酒或清凉油。刺激母兔发情。
  4、复配或双重交配:为提高受胎率,很有必要在第一次配种后,间隔2小时复配一次,还可以再间隔2小时再复配一次;或者用两只公兔轮流配一只母兔。
  5、夜间配种:如能在下半夜2:00~4:00之间将母兔捉到公兔笼中交配,可提高受胎率,甚至多产母仔兔。
  二、补料、种牧草
  因为初秋大抓繁殖,又值种兔季节性换毛,因此兔体需要足量的蛋白质,必须在饲料中补充。为使冬季和早春有充足的青饲料喂兔,必须在初秋抓紧种植牧草。
  1、加大蛋白质饲料成分:在饲料配方中,豆粕或豆饼的比例不应低于20%,原来不足此比例的,进入9月后应加大,如能在饲料中添加3%~5%的鱼粉或蚕蛹粉,效果更好。如果购买厂家生产的颗粒饲料,应注意观察标签上注明的粗蛋白成分,如不足量,应每天煮一些黄豆,给种公、母兔添加,每只每次10余粒。
  2、种好牧草
  (1)黑麦草:最适宜冬季生长和收割利用,每亩用种1.5公斤,先将地耕、耙好,然后撒种或条播,再用耧耙耧一遍即可,以后每割一次施一次肥,一直到明年春天均有草割。
  (2)苜蓿:一般种多年生的紫花苜蓿,产量高,品质好,最好是在9月上、中旬播种,如果在次年春天播种,出土的苜蓿苗长不过野草,会被淹没。种前必须施足基肥,深耕细耙,以行距30厘米左右条播为宜,由于种子细小,覆土宜浅,最好是用草木灰拌细土覆盖。
  (3)胡萝卜:维生素含量丰富,是兔的好饲料。一般在8月下旬即可播种,未种的,9月上旬尽快种下。
  三、搞好防疫
  由于高温季节不能进行免疫注射,初秋在母兔配种前应进行防疫注射,重点是兔瘟、魏氏梭菌和葡萄球菌病灭活疫苗的注射。部分尚未到免疫期的母兔也应该注射,因为后期一旦怀孕和哺乳,母兔就不适宜进行防疫注射了。
  配种前应先检查种公、母兔有无生殖器官疾病,如有,则决定治疗或淘汰,如涉及梅毒等重病则坚决扑杀。
  初秋要对兔群逐只检查,发现有疥癣病和皮肤真菌病应及时治疗。疥癣主要发生在耳道和四脚爪。初秋主要预防的是皮肤真菌病。
  鉴别诊断
  如果兔子脱毛部位在大腿,肩胛两侧及头部,根部有毛茬,形成剪毛痕,则为营养性脱毛,应该使用镊子将毛茬拔光,在饲料配方中增加蛋白质饲料成分后,以后再长出新毛就不会有剪毛痕存在。
  如果脱毛部位发生在头面部、颈部和背部,患部呈边缘整齐的脱毛斑,或在眼周围、口周围、阴部周围、泌乳母兔的乳头周围形成明显的水泡和痂皮等,这是由不同的真菌感染的皮肤病。发现病兔,应立即隔离,脱落的兔毛必须用火焰喷灯焚烧,兔舍、兔笼立即用3%热碱液或0.5%过氧乙酸液喷洒消毒。
  对病兔群的饲料,每公斤料加入灰黄霉素20毫克,连服30天,患部用达克宁或克霉唑等药膏涂抹,每天2次,连用7天。
  皮肤真菌病对养兔业危害极大,应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