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鹅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混感的诊治体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20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470
     一、发病情况

     2006年5月20日,安徽省五河县李某等3户从江苏省引进鹅苗3000只,均在湖边相邻的大棚中育雏。雏鹅出壳24小时后曾用过鸭胚小鹅瘟弱毒苗,5月27日接种副黏病毒油乳剂苗,并不断用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等交替饮水。6月6日,一养殖户发现几只鹅突然死亡,第二天发病增多,其他两户也见相似症状。养殖户凭经验给大群鹅用恩诺沙星、磺胺五甲氧饮水,对病鹅注射氨苄青霉素或磺胺六甲氧,6月10日到安徽省五河县求诊时已发病682只,死亡273只,发病率22%,死亡率达40%。

      二、临诊症状

      病鹅精神沉郁,有的嗜睡,喜蹲伏,不愿行走,拉白色或灰白带绿色稀粪。眼鼻有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眼眶周围羽毛粘连,有的眼睛失明,眼球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的膜。有的不断甩头,挤压鼻部流出粘稠分泌物,有的以头抵地,表现为呼吸困难,有的表现为扭头、摆头,头颈震颤或阵发性痉挛等神经症状,这样的病鹅多数几小时内死亡。病程1~2天,不死的病鹅出现跛行,一侧关节肿,站立时呈稍息状态,以翅膀触地行动。

      三、病理变化

      最显著的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心包膜增厚,可见灰白色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肝表面覆盖一层白色半透明或灰白色不透明易剥离的纤维素性膜,有的肝肿大呈土黄色或樱桃红色,边缘有充血、出血,有的没有眼观病变.中国兽药114网,胆囊充盈,其周围肝脏呈黄绿色,气囊浑浊增厚,有不均匀的纤维素性絮状物附着。脑及脑膜实质有充血、出血、水肿及纤维素性脑膜炎。部分死鹅眼球表面有一层白膜,易剥离,多数眼球无明显病变,少数眼结膜充血或出血,有的腹腔和肠管等处有渗出物或粘连,少数鹅肺部和十二指肠有充血或出血现象。

      四、实验室检验

      1.无菌采集病死鹅脑组织、心血和肝脏为病料,分别接种于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置于37℃烛缸中培养24小时后,发现两种培养基上都有菌落生长,但是胰蛋白大豆琼脂培养基上有两种菌落,一种是圆形、光滑、较隆起,直径2~2.5毫米的奶油色小菌落,称奶油小菌落;另一种是圆形、光滑、较隆起,直径2~2.5毫米的灰白色大菌落,称灰白大菌落。
      再从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上单个挑选奶油小菌落和灰白大菌落分别同时接种于绵羊鲜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结果发现奶油小菌落在绵羊鲜血琼脂上有菌落生长,但没有溶血现象,在麦康凯琼脂上没有菌落生长;灰白大菌落在绵羊鲜血琼脂上发生β溶血,在麦康凯琼脂上出现红色发亮的菌落。经瑞氏染色镜检,奶油小菌落的菌体细小,两极着色,有的呈丝状;灰白大菌落菌体粗短,呈杆状或卵圆形。根据病原特性判定奶油小菌落为鸭疫里氏杆菌;灰白大菌落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因此确诊为鹅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2.用纸片法对两种病菌分别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两种病菌对头孢拉啶、氟苯尼考、大观霉素均高敏;鸭疫里氏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磺胺六甲氧高敏;对庆大霉素、阿莫西林低敏;而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高敏,对丁胺卡那低敏,对磺胺六甲氧耐药。这两种病菌对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苄青霉素均表现低敏和耐药。

      五、防治措施

      对三户采取两种用药方案,其中两户用氟苯尼考(安徽天安药业生产)按10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两次饮水,连用5天,病鹅用10%氟苯尼考注射液(四川齐全药业生产)按0.4毫升/千克体重胸部皮下注射,每天一次,连用5天。
      另一户100只鹅用黄连40克、黄芩30克、黄柏30克、蒲公英40克、茵陈60克、大黄30克、白芍20克、茯苓25克、车前子15克,水煎两汁,对无病鹅前汁拌料,后汁饮水,每天一剂,连用5天。对病重鹅用头孢拉啶(安徽天安药业生产),按60毫克/千克体重胸部皮下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天。
      在用上药的同时,3户病鹅的饮水中都加入了电解多维,病鹅再加2%~3%的白糖。
      经采用上述两种方案防治后,第三天再无新病例增加,病鹅只有零星死亡,第五天停止死亡,第六天全部以中药再用3天,以巩固疗效。此次三户鹅先后共发病954只,死亡381只,并淘汰86只。最后这批鹅出售时还有60只长不大的小老鹅。

      六、体会

      1.在病例诊疗中,笔者发现有10%的病鹅眼睛失明,眼球外被覆一层易剥离的纤维素性膜,剥离后少数眼结膜充血或出血,多数没有明显病变。在该病诊疗中,笔者以前也曾多次遇到这种情况,但至今未见文献有关此症状的记载,希望能引起相关专家的研究和关注。
      2.在治疗过程中,笔者说服养殖户淘汰86只有神经症状的病鹅,理由是病鹅脑组织已被病菌感染,由于血脑屏障组织遭破坏,大多数抗菌药不能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神经症状是病鹅脑组织遭破坏,发生功能障碍的外在表现,脑细胞被破坏后,一般不能再生,耐过不死的鹅失去经济价值。
      3.中药不仅有抗菌而不易产生耐药性和毒副作用小的优点,还有抑制炎性渗出和消肿的抗炎作用。在这一病例治疗中,笔者采取两种治疗方案意在同一条件下比较中药和抗菌药物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结果证实中药和抗菌药物可以获得同样的治疗效果。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笔者认为对于家禽来说中药水煎剂、浸出剂比散剂的效果好。
      另外,鹅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各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作用,使用疫苗的血清型只有和本地流行株一致才能达到预防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就本地具体情况而言,该病还是以药物防治为宜。 (作者:王传超 安徽省五河县畜牧中心)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