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山东省昌邑市肉仔鸡养殖户中球虫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除阴雨潮湿季节外,在秋冬季节也呈现较高的发病率,而且往往是反复发作,较难治愈。这一地区球虫病的药费支出已占总药费30%~40%,甚至更多,现将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段时间以来,山东省昌邑市肉鸡养殖户中球虫病的发病率几乎达到100%,发病日龄也逐渐提前,由原来的15~20日龄提前至7~10日龄,个别养殖场的鸡只5日龄就开始发病。除地面养殖的肉仔鸡外,笼养的蛋鸡和网上平养的小公鸡(蛋鸡鉴别雏)也开始出现球虫病。由于养殖户大量使用各种球虫药,使球虫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治疗难度增大,发病率居高不下。
二、外观症状
发病鸡群胆小怕惊,易乍群,有的不停地奔跑,发出“吱吱”的尖叫声,鸡只翅根及顶冠两侧的羽毛直立,裸露的冠、髯、腿、爪等颜色灰白或苍白.中国兽药114网,挑食,甩豆粕、玉米粒或剩细面料。排便主要有水样、黄色或桔黄色粪便,蚯蚓状骨节便,带有未消化饲料粪便和血便等几种情况。死亡呈突然性,死亡鸡只个体较大,发育较好,肌肉苍白,多数仰面而死,死前尖叫、蹦高,养鸡户俗称“蹦死的”。
三、剖检变化
鸡球虫病主要分为小肠球虫和盲肠球虫,因其发病日龄及病理变化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肠球虫
1.小肠段肠腔扩大松软,无弹性,外观苍白,易断裂,剖开肠腔见未消化的饲料,肠黏膜脱落,肠壁变薄,有梯状出 血横纹,多发生于10~20日龄。
2.小肠段肠腔变细,并有粗细不均的螺纹,剖开肠壁增厚外翻,内容物呈桔红色,并混有浆性粘液,多发于20~30日龄。
3.十二指肠及空肠变粗,外观肠壁有米粒大小出血斑及出血点,剖开肠管可见内容物恶臭,肠内壁有大量出血点或灰白色坏死点,多发于30~40日龄。
4.十二指肠异常粗大,肠外壁布满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点,肠壁增厚至原来的3~5倍,内壁有大量出血点、血块,有时可见新鲜血液、血丝,肠内容物呈红褐色胶冻样,此种情况多见于小公鸡或蛋鸡,多发于60~80日龄。
(二)盲肠球虫
两侧盲肠肿大至原来的2~3倍,外观呈黑褐色,外壁布满白色坏死点,剖开后肠腔内有紫黑色或鲜红色血液,肠壁布满大量出血点,多发生于20~40日龄。
四、实验室诊断
刮取病变肠段黏膜、肠内容物放在载玻片上,加1~2滴生理盐水,充分调和均匀,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可见到大量的圆形球虫裂殖体和月芽形的裂殖子及球虫卵囊。
五、治疗
由于养殖户大量滥用抗球虫药,球虫由此产生了耐药性,一些常用药如马杜拉霉素、盐霉素或地克珠利等效果已不明显,而且小肠球虫多伴发肠炎等症状,所以治疗上应以新型抗球虫药物配合肠道消炎药为主。
(一)小肠球虫的治疗
1.根据笔者的临床治疗体会,用妥曲珠利、磺胺喹噁啉钠、盐酸土霉素、青蒿、常山等中药提取物配合氨苄青霉素、培氟沙星、诺氟沙星等肠道消炎药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和K3粉以减少肠道出血,降低鸡只的死亡率。
另外,要保持鸡舍通风、干燥,勤换垫料,粪便做到无害化处理,有条件的话可采用网上饲养,球虫的发病率会明显降低。
(二)盲肠球虫的治疗
以磺胺氯吡嗪钠饮水或拌料最佳,并配合维生素K3粉饮水或拌料效果更好。
六、小结
山东省昌邑市肉鸡养殖户仍然以塑料大棚养殖为主,为了保温,势必会造成舍内空气潮湿,给球虫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也是球虫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鸡粪到处堆放,不做无害化处理,有的养鸡户只层层加盖垫料,售鸡后一次性出粪,也是造成球虫发病的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预防球虫病还要加强通风,勤换垫料,保持鸡舍清洁干燥,并定点存放和无害化处理粪便,若有条件可采用网上饲养的办法,同时可选用3~4种球虫药交替使用,以免其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