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蛋鸡脂肪肝综合症(FLS)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18  来源:山东畜牧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46
  特征:产蛋鸡出现肥胖(因为腹腔脂肪过度积累)和产蛋率下降症状。大部分患鸡体质状况良好,没有特定的临床症状。肉冠和肉垂可能变大、苍白,肉冠端部有可能青紫。产蛋量可在短时间内垂直下降,甚至下降高达50%。剖检见腹内壁贴着一层厚厚的脂肪层;心脏的心耳和心尖部也被脂肪层覆盖;肝肿大明显,呈黄褐色、质脆并有油腻感,包膜下有许多点状出血,部分鸡肝脏破裂,其周围充满凝血块,肝中可能有一处或多处出血点。肌胃被一层脂肪包裹,且其体积变小,肌胃内容物混有多量胆汁;许多死于此病的鸡输卵管远端有完全形成的蛋。 
  1 遗传因素:肉种鸡高于蛋种鸡,高产高于低产。 
  2 饲料营养: 
  1)高能饲料:主要病因,它使鸡体内的能量处于正平衡,自由采食使笼养蛋鸡易产生。 
  2)能量、蛋白比:在高能量、蛋白比(66:94)日粮中,该病发生率可高达30%,而在低能量:蛋白比(60:92)日粮中的发病率为0%。 
  3)能量来源:谷物的不同也常常影响肝脂肪含量。玉米发病率高于小麦或大麦,在日粮中添加碎米可显著增加肝中和腹部的脂肪沉积。 
  4)钙:日粮中不同程度的低水平钙可增加肝出血、肝重,并伴随产蛋量下降。 
  5)蛋白来源和硒: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明显多于玉米——鱼粉。在每公斤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0.3毫克硒可降低肝出血发生率,这可能是由于硒能防止血管内皮组织中的天然氧化作用。 
  6)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抗脂肪肝因子如胆碱、蛋氨酸是磷脂的组成部分,可刺激脂肪转运。微量营养因子如抗坏血酸、维生素E、β—胡萝卜素、锌、硒、铜、铁、锰影响机体代谢。 
  7)毒素:黄曲霉素达20ppm,10~20%菜粕都可引发此病。 
  3、饲养管理  
  1)应激:应激中产生的皮质脂酮和其它皮质激素降低了鸡的生长率,并加强脂肪形成作用。 
  2)禽舍系统:笼养比地面饲养的多。密度大,笼养鸡活动少,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温度。 
  4、防治措施 
  限制采食或降低日粮中的代谢能。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首先要严格控制日粮的能量水平和采食量,蛋氨酸、胆碱和维生素E等嗜脂因子的含量均衡;其次要避免某些传染病(如禽霍乱)和中毒病(如黄曲霉毒素中毒)对肝功能的损害。 
  控制: 
  1)调整产蛋鸡饲料配方:将其中玉米用量的10%改用麦麸代替,以降低能量水平和增加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并且每天减少10%的喂料量。 
  2)在每吨饲料中加入氯化胆碱1kg,蛋氨酸500g,维生素E粉1×104u和维生素C粉500g,连用3周,病情得到控制。病情严重的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入900g肌醇,连用2周。 
  3)纠正一些管理错误:空间、温度、应激方面因素。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