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奶牛焦虫病的7种治疗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13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664
      奶牛焦虫病是由泰勒属的各种焦虫寄生在奶牛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内引起的疾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高热、贫血、消瘦、体表淋巴结肿大,发病急、病程短,常引起奶牛死亡。焦虫病通常在6~8月发病较多,呈地方流行性,本病通常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发,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一、流行特点

      1.奶牛焦虫病主要是由璃眼蜱传播,新疆石河子区的璃眼蜱在每年的4月份开始活动,6~7月份活动较多,8月以后活动明显减少,9月、10月硬蜱活动基本消失。发病率随着硬蜱的活动规律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季节多在6~9月份,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2.硬蜱主要生活在圈舍周围的荒地、墙缝中,一般在4月中旬可以发现硬蜱在圈舍周围活动,5、6月份硬蜱活动加强,开始陆续爬到牛体上吸血,交配后雌蜱离开牛体,在圈舍的墙缝,周围的土块下、地缝中产卵。8、9月份卵开始孵化,幼蜱开始在圈舍周围活动,并且爬到牛体上吸血。幼蜱蜕化变为若虫,再发育为成蜱,成蜱在圈舍周围的荒地、墙缝、地缝和洞穴中越冬。
      3.各种年龄的牛都有发病现象,1~3岁的牛发病较多。初生的犊牛和成年牛有散发病例,发病情况与硬蜱侵袭的数量和奶牛体质强弱有关,奶牛体质强壮、营养状况良好,硬蜱侵袭的少,红细胞染虫率较低,病牛表现的临床症状较轻或没有明显的症状。当硬蜱侵袭的数量增多,红细胞染虫率升高,奶牛体质弱、营养状况不良、产后体质虚弱或继发附红细胞体病时,病牛的临床症状较重,发病急剧,多预后不良。

      二、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  病牛第一个临床症状是体温升高(40~41.8℃),呈稽留热,继而体表淋巴结肿大,病牛呼吸加快,精神不振,食欲不佳,角膜潮红。体温升高后病牛体内红细胞中出现虫体,开始红细胞中虫体较少,以后迅速增加。
      发病中期  病牛精神萎顿,食欲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瘤胃蠕动较弱或蠕动不全,拱腰缩腹,常静卧于阴凉处,头弯伏于腹侧。病牛先便秘后腹泻,粪便中常带有粘液、血液,尿量减少,尿黄色,尿频,但没有血尿,血红蛋白尿检查为阴性。角膜灰黄色,视力受损,病重牛的眼睑下有粟粒大小的溢血点。听诊病牛,心音区扩大,心脏波动有冲击感,心音洪亮,颈静脉波动明显。病牛四肢肌肉震颤,走路摇摆,喜卧,常磨牙或空嚼,表现痛苦有呻吟声。有的病牛有异食癖,常吃土。血液检查时发现病牛血液稀薄,严重的呈红色水样,红细胞大小不均,出现红细胞异形。红细胞染虫率一般随着病程发展而升高,一个红细胞可染虫1~9个,一般较常见的染虫1~3个,红细胞染虫率达10%~15%,有的病例可高达50%~60%。
      发病后期  病牛卧地不起,头下垂或卷缩于腹侧。眼睑和尾根常出现粟粒到扁豆大小的溢血斑点,病牛反应迟钝,预后不良。死亡一般发生在发病后1~2周,也有个别病例病程长达20天以上。如果发病中期病情发展不十分严重,食欲尚可,并且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则病情可以好转。

      三、剖检症状

       病牛消瘦,胸部和腹部两侧皮下有较多的出血斑和黄色胶样浸润,肩前淋巴结和体表淋巴结肿大,外观紫红色。大网膜呈黄色,有出血点。腹腔内有大量的黄色腹水,脾脏明显肿大,被膜上散在出血点,脾脏髓质软化,呈紫红色。肝脏肿大,质地脆,色泽土黄色,被膜上有小出血点。肾脏表面出血,皮质和髓质界限不清。真胃黏膜肿胀,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溃疡斑,溃疡斑呈不规则形,边缘隆起呈红色,中间凹陷呈灰白色。严重的病例溃疡面占真胃黏膜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肠道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出血点,剖面呈灰红色。心包积液,积液呈黄色,心脏内外膜有出血点,以心脏尖端出血最显著。心冠脂肪周围呈黄色胶样浸润,有出血点,肺气肿,被膜上有小的出血点。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及咽喉部黏膜均有出血点,肺门淋巴结肿大。

      四、诊断

      临床诊断要点   在临床上应注意有无体温升高、稽留热、体表淋巴结肿大,触诊淋巴结是否有疼痛感。奶牛焦虫病的典型剖检症状是全身性出血,真胃黏膜溃疡和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实验室诊断   血液涂片检查,用消毒过的针头取体温升高的病牛耳静脉血液,推成血涂片,滴2~3滴,用甲醇固定血液涂片,将干燥以后的血涂片放入吉姆萨染液中染色30分钟~1小时。染色完毕后用PH 7.2~7.5的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钾缓冲液清洗,待干后,浸油镜检。一般虫体小于红细胞半径,一个红细胞中有1~9个虫体,常见的有1~3个虫体。虫体位于红细胞边缘,红细胞内的虫体常见的有环形(呈戒指状)、椭圆形、梨形、逗点形也有个别呈杆形。红细胞大小不等或出现异形红细胞。
      红细胞染虫率的计算对诊断病情的发展和转归有判断意义,如果红细胞染虫率不断上升,临床症状不断加剧,则预后不良;如果红细胞染虫率不断下降,食欲恢复,则预后转归良好。一般红细胞染虫率在2%以下的,病牛临床症状较轻,体温升高,食欲稍差,治愈率较高。

      五、治疗方案

      早确诊、早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在应用特效药物杀灭虫体的同时,还应针对病情进行补液、强心、止血、健胃等对症治疗措施。
      1.贝尼尔(三氮咪,血虫净)   剂量为5~7毫克/千克体重,配成5%~7%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天,如果红细胞染虫率不下降,还可以再连续用药两次。必要时可改为静脉注射,剂量为5毫克/千克体重,配成1%的溶液,缓慢静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两次,贝尼尔静脉注射的效果好于肌肉注射。个别病牛用治疗剂量时会出现轻微的副反应,如起卧不安,肌肉震颤等症状,但很快可以恢复,极个别病牛会出现肌肉震颤,呼吸困难,瘤胃鼓气,流涎,腹泻,粪便带血甚至死亡,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可以立即皮下注射阿托品和肾上腺素来治疗。
      2.黄色素(锥黄素)  剂量为3~4毫克/千克体重,极量为2克,用时配成0.5%以下的溶液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间隔1~2天再注射一次。静脉注射时宜缓慢注射,不要漏出血管,以免引起组织发炎,水肿坏死。重症病例可以分两次注射,先注射一半剂量,间隔12小时,再注射一半剂量。用黄色素治疗的奶牛容易发生感光过敏现象,在治疗数天内必须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免灼伤皮肤。
      3.阿卡普林(硫酸喹啉脲)  剂量为1毫克/千克体重,用注射用水配成1%~2%的溶液,皮下注射。在注射阿卡普林时个别奶牛会出现痉挛性疝痛,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流泪出汗,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一般1~4小时症状可以自行消失,严重的可以皮下注射阿托品0.05~0.25毫克/千克体重。
      4.黄色素和阿卡普林合用  第一天、第二天用黄色素,第三天用阿卡普林,这种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5.磷酸伯氨喹啉  剂量为0.75~1.5毫克/千克体重,每日口服一次,连用三天,效果良好。磷酸伯氨喹啉使用安全,效果好于黄色素和阿卡普林。
      6.盐酸咪唑苯脲  剂量为1.5~2毫克/千克体重,用生理盐水配成1%~2%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2~3天。
      7.输血疗法  对病重的奶牛可以采用输血疗法,效果明显。采健康奶牛血液300~500毫升静脉输入病牛体内,每天1~2次,连用3~5次。 
      对体质虚弱,贫血严重的奶牛要加强护理,增加营养,可静脉注射碳酸氢钠500毫升、25%葡萄糖1000~1500毫升、复方氯化钠1000~1500毫升、钙磷镁注射液500~700毫升、葡萄糖酸钙500~700毫升、三磷酸腺苷20~30毫升、维生素B12 10毫升,同时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铁30~40毫升,每天一次,连用5~7天。

      六、预防措施

      注射牛环形泰勒焦虫活疫苗  每年3月份在硬蜱活动之前,注射牛环形泰勒焦虫活疫苗,疫苗每毫升含100万活细胞,用前将疫苗在38~40℃的水浴中活化5分钟,然后摇匀疫苗,每头奶牛注射1~2毫升。奶牛注射疫苗后20天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一年。注射疫苗时,过敏奶牛极少,怀孕奶牛注射疫苗较安全,极少出现流产现象。
      定期灭蜱  9~10月份用水泥将离地面1米内的墙壁勾缝,将硬蜱封闭在洞穴中,6~7月份圈舍定期用1%~2%的马拉硫磷或菊脂类的杀虫剂喷洒墙壁和圈舍周围地面;清除圈舍周围的杂草、土块和杂物,使之不利于硬蜱的生长和发育;捕捉奶牛体上的硬蜱时应将虫体与牛皮肤垂直,轻轻拉出,防止硬蜱假头留在皮内引起局部炎症,也可以用药物消灭牛体上的硬蜱,常用的药物有拟除虫菊脂类的杀虫剂如溴氰菊脂、异戊菊脂等或二嗪农等有机磷杀虫剂。
       另外,奶牛焦虫病常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在防治中应注意对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同时每年定期注射牛环形泰勒焦虫活疫苗,并结合有效的硬蜱杀灭措施,才能控制奶牛焦虫病。
    (作者:刘东军 新疆石河子148团农业科)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