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痘的综合防制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13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72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皮肤和口腔黏膜,病变特征是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形成痘疹,尤其是常在头部无毛处长出许多灰白色小结节(痘疹),从而影响鸡的正常生长以及产蛋率。小结节常在形成痘疹后的数天形成结痂而愈,或在口腔黏膜形成纤维性坏死性假膜。

      一、病原及流行特点

      本病的病原是禽痘病毒或称鸡痘病毒,其直径约0.25微米,病毒粒子在病毒中最大,常侵犯皮肤,在皮肤表面形成丘疹,在感染细胞的细胞质中形成包涵体。
      任何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以秋冬两季最为流行。
      鸡痘的潜伏期约为4~8天,根据侵犯部位可分为皮肤型、白喉型或混合型。秋季皮肤型鸡痘发生较多,冬季则以白喉型或黏膜型最为常见。鸡群拥挤,通风不良或饲养管理不善,可使病情加剧。本病主要是通过接触病鸡或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而传播,蚊虫等吸血昆虫亦有传播作用。

      二、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皮肤型鸡痘主要发生在体表的无毛或少毛部位,特别是在鸡冠、肉髯、眼皮和喙角等处,生成一种特殊的痘子,白喉型鸡痘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口腔和咽喉部,先在黏膜上生成一种黄白色的小结节,稍突起于黏膜表面。以后小结节迅速增大并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假膜,覆盖在黏膜上面,混合型鸡痘即口腔黏膜和皮肤同时发生病变,此型病鸡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

三、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仍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四、综合防治

      鸡群一旦感染了鸡痘,其免疫力就会下降,易诱发鸡群感染其他疾病,不仅使感染鸡群的死亡率、淘汰率增高,而且使鸡只生长发育迟缓,产蛋量急骤下降。对感染鸡群的补救性治疗仅能采用添加抗生素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并对鸡痘发生部位采取对症治疗,因此,防治鸡群发生鸡痘,必须严格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中国兽药114网。
      1.搞好免疫接种
      尤其是雏鸡,全群用鸡痘鹌鹑化疫苗做好免疫刺种工作,刺种部位为雏鸡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的皮下,1日龄以上鸡均可刺种。6~20日龄雏鸡用200倍稀释的疫苗刺种一下,20日龄以上雏鸡用100倍稀释的疫苗刺种一下,1月龄以上刺种两下。本苗接种3~4天后,刺种部位出现红肿、结痂,2~3周后痂块即可脱落,免疫后14天可产生免疫力,雏鸡免疫期两个月,成年鸡免疫期5个月。首次免疫多在10~20日龄左右,二次免疫在开产前进行。为有效预防鸡痘发生,应根据各地情况在蚊虫孳生季节到来之前,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目前正是需要全面预防接种的季节。需要注意的是,鸡痘疫苗免疫后必须认真检查,只有结痂后方为生效,如不结痂,必须重新接种。另外鸡痘疫苗只有皮肤刺种才能有较好效果,肌肉注射效果不好,饮水则无效。
      2.病鸡可采用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
      对症治疗可剥除痂块,伤口处涂擦紫药水或碘酊。白喉型鸡痘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用小刀刮掉白喉样假膜,涂上碘甘油。口腔、咽喉处用镊子除去假膜,在病灶上吹少许喉症散或六神丸粉;眼部可把蓄积的干酪样物挤出,用2%的硼酸液冲洗干净,再滴入5%的蛋白银液。大群鸡用鸡痘散和抗病毒药物混料,连用3~5日。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广谱抗生素,如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连用5~7日。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A、维生素C,可提高鸡体自身的抵抗力,减少应激。
      3.采用中草药添加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鸡痘平   (板蓝根100克,蒲公英、金银花、山楂、甘草各50克,黄芩30克等共研细末,据山西榆次刘慧文报道),按饲料的1%添加饲喂,此方对混合型鸡痘的防治有很好的疗效。
       鱼腥草散   (鱼腥草鲜品或晒干,浙江黄岩县陈枫报道),鲜鱼腥草每只鸡每日4克,切碎自食。干品按1%添加于饲料中饲喂。一般用药一周内大部分病鸡痂皮脱落。
      4.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龙胆草90克、板蓝根60克、升麻50克、金银花40克、野菊花40克、连翅30克、甘草30克,将上述中药加工成细粉,按每鸡每天2克的用量,均匀拌入饲料内,分上、下午集中喂服,连用3~5天即可治愈。大群鸡用抗病毒药物和0.2%土霉素混饲,连用3~5天。
      另外,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经常用消毒液喷雾消毒。因为鸡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变和脱落的痂皮中,而且鸡痘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能在环境中存活数月,所以要注意舍内和环境的消毒。 (作者:李金永 张海美)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