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宠物 » 正文

对犬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探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31  来源:中国宠物医师杂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22
  近3年以来,我院陆续收治了一些临床上表现为咳嗽,流清涕或浓涕,部分有食欲,持续或反复高热,如救治不及时,在很短时间内死于肺炎和多器官衰竭的病犬。从犬发病情况看,该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同一窝的犬或同犬舍的犬可同时发病,症状基本一样;从发病的犬种来看,各种犬均易感,没有品种和年龄的差别。该病发病急,死亡快。特别是对断奶前后的幼犬,犬主往往来不及发现犬明显的临床症状,犬就突然死亡,解剖发现其肺部均有病变。该疾病对养犬业威胁极大,现将流行情况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行情况

  2003年底最初来本院诊治的是从外地贩运回来的3月龄巨型贵宾犬和喜乐蒂牧羊犬,初期症状为高热,体温39.5℃~41℃。反复高热,少数有呕吐、拒食的症状。用韩国BIT公司生产的犬瘟热和细小病毒抗原试纸检测,结果为阴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6×109个/L~30×109个/L,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在50%以上;各种抗生素、退热药均无效。持续1~3天死于肺炎和器官衰竭。以后又陆续接诊了从外地贩回来的2~3月龄哈士奇、比熊等幼犬,也表现出同样的高热症状。再作进一步的检查,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抗原、弓形虫抗体检测均为阴性,从发病到死亡均未超过1周。直到2004年初,笔者偶然发现,用韩国Anigen公司生产的犬冠状病毒抗原试纸,对各类无明高热的患犬进行检测,其结果为阳性。根据目前的检测方法,笔者基本上确诊为犬冠状病毒感染。后对无明高热的患犬对症治疗后,大部分患犬恢复正常。

  二、临床症状

  大多数病例初期有伤寒症状,咳嗽、有痰鸣音、体温在40℃左右,濒死前呼吸困难,口舌发绀。个别断奶前发病的幼犬,从发病到死亡仅几个小时。如是同一窝或同一犬舍的犬可陆续发病,基本上表现为同样的症状。部分患犬有食欲,可进食。大部分犬无消化道的症状。

  三、治 疗

  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根据笔者的经验宜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治疗原则为:抗菌消炎、抗病毒、补液、退热。抗生素治疗,如血像高可用阿奇霉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其副作用较小;抗病毒治疗可选用重组α-干扰素(成年犬剂量加倍)、广谱抗病毒的利巴韦林、聚肌胞、球蛋白等;尚能输液的犬可采取支持疗法,如大剂量的维生素C、肌苷、犬源血浆、白蛋白、葡萄糖等,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强制退热最为重要,如为稽留热,可很快引起肺炎和多器官衰竭,并可引起抽搐等神经症状。退热可采用传统的安乃近、柴胡等,重者可用赖氨匹林、类固醇皮质激素,并结合外用冰袋,腹下涂擦乙醇,肛门塞退热栓剂等,退热。

  四、预 后

  从近3年来笔者医治的数百例犬冠状病毒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的病例来看,单纯感染的病例只要治疗及时,90%可以耐过;部分混合感染的病例,死亡率几乎在95%以上。也就是说,如果是细小病毒感染患犬,同时伴高热,则应当同时检测冠状病毒,如为阳性,则要高度警惕。这种混合感染的病犬,如不能退热,死亡率极高。对耐过的幼犬,个别有生长发育受阻、消瘦、体型偏小、关节变形、严重贫血等后遗症,部分临床上好转的病犬,在1个多月甚至于更长的时间,冠状病毒均可检测出阳性。个别成犬在临床上好转后,会在产仔后发病,主要表现为高热、拒食(要和产后综合征区别)、咳嗽、流涕等症状,同时仔犬在断奶前后也可能发病。大多数幼犬发病可能都是母犬传播所致。

  五、讨 论

  从文献上看,犬冠状病毒感染早已被兽医工作者所认识,其临床症状类似于犬细小病毒病,主要为消化道的症状,呕吐、腹泻(血便),但并没有持续高热(稽留热)的记载。本文报道的病例是否为冠状病毒的变异株引起的,尚待证实。

  我们目前诊断犬冠状病毒感染,依据主要是韩国Anigen公司生产的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纸,并结合临床症状来确诊。限于条件未能对病毒作进一步的分离培养鉴定,希望有条件的研究机构能够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工作。

  个别犬患有消化道出血、幽门水肿、肝损伤(需排除焦虫、弓形虫等原虫感染的情况)、低蛋白血症、严重的顽固性贫血等症状,犬冠状病毒感染后对这类恶病质的预后不良。

  从笔者的经验来看,采取各种方法退热是能否治愈该病的一个主要指标,患犬从持续24小时发热到上午退热(体温39℃以下),下午、晚上发热(体温39.5℃以上)是预后良好的信号,反之则严重。也有个别情况,笔者曾医治1条4月龄沙摩耶犬,在治疗期间体温一直保持在39.5℃以上,各种治疗手段均不退热,但该犬精神、食欲、粪尿均正常,后停止全部用药,每天体温均在39.5℃~40℃,且持续1个月以上。但除体温升高外,该犬一切正常,其中原因不详 。

  综上所述,对最近流行的上呼吸道感染,并伴稽留热,偶有消化道症状的疾病,尽管笔者检测出冠状病毒,但期待能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得到进一步的证实。本文提出个人观点仅供同行参考。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