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兽药技术 » 新药研发 » 正文

复方黄芪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17  来源:《中国兽医杂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506

  近几年,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已成为威胁我国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由于IBD超强毒和IBDV血清亚型(或变异株)的出现,使IBD病鸡死亡率明显上升。在世界范围内,IBD疫苗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提高IBD疫苗的免疫效果成为许多学者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免疫增效剂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被证实有免疫增强作用的物质不下几十种,如卡介苗、转移因子等。然而市售免疫增效剂都制备复杂,价格昂贵,并多有副作用。 为此,本院中西兽医结合研究室根据中兽医学基本原理,结合现代免疫学技术,从几十种中药中筛选出以黄芪和绞股蓝为主的多种药物制成复方黄芪口服液,给IBD疫苗免疫鸡饮用,观察复方黄芪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探讨提高疫苗免疫效果的新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实验动物:购自南京农科院非免疫来航鸡种蛋,由萧山孵化厂孵化。(2)药物:本院中西兽医结合研究室制备,由黄芪 、绞股蓝等组成,经水煎,过滤,浓缩成每毫升含生药1 g的药液。(3)疫苗:IBD病毒变异株JD1弱毒苗,由本院免疫研究所提供。(4)饲料:购自大江饲料有限公司。

1.2 分组及给药 将102羽雏鸡饲养至12日龄时,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4羽,并按下表给药。

表1 实验鸡分组及给药方法

组别 鸡数(只) 给药方法

A组34 饮水给药,每日每鸡0.5 ml,连用5天

B组34 饮水给药,每日每鸡0.5 ml,连用2天

C组34 不给药

1.3 免疫 于14日龄时,各组雏鸡用传染性法氏囊病JD1弱毒苗,按要求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按规定剂量进行滴眼免疫。

1.4 检测指标和方法

1.4.1 体重和免疫器官的测定 分别于免疫后第7天、10天、15天、25天,每组随机取4只鸡称重后经颈静脉放血处死,立即解剖并分离法氏囊和脾脏,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后,用电子称称重,按以下公式计算法氏囊系数和脾脏系数:法氏囊系数=法氏囊湿重(mg)/体重(g脾脏系数=脾脏湿重(mg)/体重(g)

1.4.2 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测抗体 分别在免疫后第7天、10天、15天、25天翅静脉采血,每组5只,分离血清,参照文献[6~7]有关方法进行中和试验。将被检血清56℃灭活30 min,以1∶10~1∶20 480,作倍比稀释。然后固定JD1 35代细胞毒100TCID50不变,将每个血清稀释度与病毒等量混合,37℃ CO2培养箱中和1 h。取各个稀释度的中和物20 μl于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CO2培养箱吸附1 h。加维持液继续培养,每天观察2次,一直观察到96 h,记录细胞病变情况。

1.4.3 硝基蓝四氮唑(Nitroblue tetrazalium,NBT)还原试验 分别在免疫后第7天、10天、15天和25天无菌采抗凝血,按文献有关方法进行NBT试验。

1.5 统计方法 参照文献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对法氏囊系数的影响 见表2。

表2 复方黄芪对免疫鸡法氏囊系数的影响

组别 免疫后天数

7 1015 25

A组 3.758±0.839 a4.368±0.419a5.563±0.218a5.378±0.613a

B组 4.923±0.872 a4.810±1.041ab 5.563±1.359a 5.173±0.645a

C组 6.018±1.850a 6.213±0.644b5.965±2.252a4.138±0.465 b

注:a,b不同字母间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间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

由表2可见,免疫后10天的法氏囊系数C组显著高于A组(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后7天、15天,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后25天,A组和B组显著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2.2 对脾脏的影响 见表3。

从表3可知,免疫后7天、10天、15天、25天的脾脏系数,A组和B组均高于C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3 中药对免疫鸡脾脏系数的影响

组别 免疫后天数

710 15 25

A组1.980±0.4381.823±0.237 1.771±0.1982.143±0.259

B组2.015±0.6101.943±0.408 1.690±0.3842.525±0.623

C组1.755±0.1261.718±0.358 1.537±0.6232.138±0.270

2.3 对鸡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的影响 见表4。

表4 中药对免疫鸡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的影响

组别 免疫后天数

7 101525

A组2665.4 3444.1 4439.6 10049.2

B组2435.2 3766.2 5147.2 9449.3

C组2030.0 3150.4 4270.9 7851.3

从表4可以看出,A组和B组的中和抗体效价均高于C组,且免疫后25天时更明显。A组和B组相比,免疫7天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A组高于B组;免疫后10天、15天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B组高于A组;而免疫25天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则是A组高于B组。

2.4 NBT试验结果 见表5。

3 讨论

3.1 据报道,黄芪水提物能明显增强刀豆蛋白A或美洲商陆素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绞股蓝在体外可促进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并能促进小鼠脾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

复方黄芪以黄芪和绞股蓝为主要成分。从本试验结果来看,两个中药组的脾脏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免疫后25天,复方黄芪对法氏囊增重作用显著,表明该复方黄芪对脾脏和法氏囊的发育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2 当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突破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即机械屏障(如皮肤、呼吸道、胃肠黏膜等)后,机体就启动其第二道防线,即嗜中性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它们是第一个离开血液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和组织基质,进入感染位置吞噬和破坏病原体的细胞。据报道,黄芪中的多糖(APS),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绞股蓝皂甙能提高正常小鼠外周白细胞数目和增加吞噬酵母多糖时的化学发光值。从NBT还原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中药黄芪复方制剂能明显提高异嗜性白细胞还原NBT能力,说明其能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该制剂这一作用可能与这些成分有关。

3.3 从病毒血清中和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复方黄芪制剂能明显提高动物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能力,这一结果可能与本制剂中黄芪、绞股蓝等中药的某些成分有关。据报道,黄芪能明显促进机体抗体的生成,可使抗体形成细胞素(PFC)和溶血测定值(QHS)显著升高;使小鼠血清IgA、IgM、IgG水平,包括抗体分泌细胞及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明显增高;能提高患者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提高易感冒患者鼻腔分泌液中免疫球蛋白IgA及IgG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的繁殖。(中国兽医网)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